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苏北农村住房变迁:从土灶旱厕到农民别墅 | 楼市地理

第一财经 2024-02-20 14:54:04 听新闻

作者:马一凡    责编:张歆晨

在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停车位、充电桩,超市、文化场所、篮球场、儿童游乐场等配套一应俱全。

今年春节,“90后”上海白领青禾来到公婆的老家——苏北淮安的农村过年,公婆新搬入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她眼前一亮。“装修后跟城里的别墅几乎没啥区别,终于告别了土灶、旱厕,家里所有的设施都是现代化的。”

在江苏省盐城市,80多岁的王明凤老人今年也跟着儿女一起搬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居住,在这个社区,天然气入户,垃圾集中管理、绿化统一规划,有停车位也有充电桩,超市、文化场所、警务室、篮球场、儿童游乐场等配套一应俱全。

从土灶、旱厕、茅草屋到干净整洁的“农民别墅”,苏北农村住房条件的变迁,是我国农民生活水平进步的一个缩影。

置换一套小楼房花费不到10

在作家曹文轩笔下,老式的草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北水乡人民共同的记忆。

而今年春节,有更多人住进了白墙黛瓦的“农民别墅”中过年,王明凤老人就是其一。她告诉记者:“这样一套带小院和两层住宅的楼房,只花了不到10万元。”

原来,他们把家里的老砖木房和宅基地退为耕地,得到数万元补偿,而耕地使用权还是属于自家;此外,再到新型社区中按意愿选择一种户型入住,根据户型大小交给政府一定的费用,中等面积户型大约需要十几万,减去老宅的补偿,算下来一套两层楼房花了七八万。

由于置换房子花的钱不多,许多农民便把钱用在装修上。记者参观了一户农家住宅,户主表示,装修花了大约15万-20万元,大理石背景墙、楼上楼下双卫双淋浴房,二楼还安排了棋牌室。

不光有现代化的设施,新型社区为了迎合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一块小菜园,家门口也有晒谷子晒菜的场地。

青禾也告诉记者,她公婆以旧房置换新房,只花了几万元,自己又贴上一些装修的钱,总共花了20万不到,新房既使用液化气,也保留了农村土灶。厨房、卫生间则都是通铺瓷砖,有油烟机、马桶、热水器、淋浴房。

住在现代化的新社区,王明凤回想起50年前的大年初一,全家人连春节都没得过、忙着建新房子的场景,恍如隔世。

她告诉记者,50多年前,苏北平原上大多数农村住房都是泥糊的墙,加盖茅草顶。“那时候我的心愿就是住进砖砌起来的房里。”

要住进砖房,就得去烧砖,但是缺少燃料,那时候只能撑着大船去海边运茅草。“寒冬腊月去海边运草,一去要花半个月,一共运了四趟。”王明凤说道。

从运草、烧砖再到建房子,那是个漫长的过程,全靠自家人力以及乡里乡亲帮忙。

在王明凤30岁那年,她家建起了全村第二个砖头房,屋顶是芦柴紧密织成的,上面覆盖茅草,这种传统的屋顶能让屋内冬暖夏凉;房子三间朝南,中间是堂屋两边是房间,侧面还建了厨房,引来村里许多人羡慕。

从费尽劳力建成砖头房,到如今入住现代化装修的“农民别墅”,这样的巨变发生在很多苏北农民身上。

王明凤回忆,大约是从2018年起,村里陆续有人把老房子置换掉,搬进了新型农民社区,越早搬迁的人谈到的条件越好。

政策面上,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曾带队多次深入苏北走访调研,发现苏北地区农民群众对改善住房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2018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其后的三年内,有约30万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21年9月,江苏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又印发了《江苏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推动农民迁入新型社区也有难点

能搬进环境整洁、设施现代化的新型农民社区,在局外人看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过,王明凤告诉记者,政策推进之初,很多村民都抱持观望态度。

原因各种各样:有村民认为自家宅基地占地大、位置好,舍不得离开;有村民家原本的房子就比较新,认为没必要搬离;也有人觉得集中居住点不方便干农活;还有人认为政府的赔偿少了,自己还得掏出不少钱换房子。

有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刚推进政策时,只有很少部分人愿意去新型社区居住,现在大约还有一半人不愿意搬迁。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则有不少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6年前江苏省委就发现,苏北地区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再不重视解决,等到中西部地区通过扶贫搬迁等措施实现脱贫后,苏北就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

苏北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达,为发展先进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江苏省内,苏北地区承担了更多的农业任务,有着庞大的农业人口。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也造成苏北平原分散的村落分布格局。在工业化、现代化加速过程中,苏北部分农村一度凋敝,随着人口外流,农村宅基地荒废、村庄空心化,再加上苏北农村居住分散,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供水、供电以及道路条件都比较差。

因此苏北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除了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缓解农村土地零散状况、破解“空心村”问题。

对于农民们不同的想法,苏北在推进政策落地的时候,采取了完全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一般来说,当地农民有多种选项,一是不搬迁;二是搬入统一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或小城镇安置区;三是拿到货币补贴去城里购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本身住房条件较差、年纪较大的农户都选择了搬到新型农村社区改善条件,而家里有年轻一代和学龄儿童的则倾向于去城里购买商品房。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原本的宅基地在变为耕地后,原户主仍可保留耕地使用权。

随着越来越多宅基地的复垦,土地切割分散的状态有所改善,村集体便可以统一整理土地,进行土地流转,比如王明凤老人拥有承包经营权的耕地,已经流转为大规模葡萄园的一部分,许多村民便进入葡萄园工作。

“新型社区干净整洁,很多村民住进来以后都觉得环境不错,经过口口相传,更多人愿意住进来了,突然发现屋前屋后又都是熟悉的乡亲了,社区也逐渐住满了。”王明凤对记者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