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频频爆出丑闻,让百姓很闹心。网络频现上市公司黑幕爆料,让股民很闹心。评选今年最大的闹心股,你会想到哪个?
1、双汇发展(000895)
受瘦肉精事件影响,4月19日复牌的双汇发展无量跌停。5000多万股的卖单再次将其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然而, 近期不少券商研报对双汇发展青睐有加,并积极建议投资者买入或增持。
迈博汇金资讯的数据显示,自3月15日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13家券商发布的15份研究报告中,10份研报给出的投资评级为"买入"或"增持",4份研报为无投资评级或"观望",仅有1份研报明确建议减持。
瘦肉精事件曝光的第三天, 即3月17日,国泰君安就发布题为《济源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事件点评》的研究报告。其在投资建议中认为,此次事件对行业和公司的冲击弱于三聚氰胺事件对伊利,蒙牛的影响,大跌提供了买入机会,维持"增持"评级。但短期来看, 预计该公司股价会受到市场心理和危机事件处理进程的影响而有较大幅度波动,股价调整的深度和时间长度有赖后续事态进一步明朗。该研报坚持"增持"评级,并把目标价格定为105元。4月8日,国泰君安又发出《双汇正在积极恢复》的研究报告, 该研报依然维持买入判断,并认为如果股价跌到65元以下会非常有吸引力。不过该研报把目标价格由105元调低为90元。
中投证券曾在双汇停牌前两天发表一篇强烈看好的报告,4月18日再度发布题为《瘦肉精事件创造绝佳的中长期买入机会》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仍坚持长期看好双汇发展。并认为,对于消费类的公司,如果没有较大的负面新闻,很难创造一个非常好的买点,而市场普遍预期是长期股价能够涨回来。其得出的结论为下跌的空间有限,70元以下强烈建议买入。
除上述两家券商外, 华泰联合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申银万国,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先后发布了建议投资者买入或增持的研究报告。 研报依然看多双汇发展的逻辑大致雷同,即突发性的瘦肉精事件不会改变双汇发展长远的发展节奏,同时借用此前三聚氰胺事件对伊利,蒙牛的影响进行对比,认为双汇发展的股价依旧会涨回来。不过,各份研报对双汇发展二级市场短期的判断还是有所分歧。
对此, 华南地区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券商研报看多非常正常,因为券商研报本来就是为机构服务的,而双汇发展基本与机构绑定,券商研报出现一些比较"暖"的信息,主要是为消化一下负面影响。但他认为,这些信息不足以改变市场走势。
附 公司简介
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15日,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8]20号"文批准,由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汇集团)独家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属食品加工行业,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生鲜冻品,高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及销售,畜牧养殖,物流运输及商业零售等。
经营范围包括:生鲜冻品、高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及销售、畜牧养殖、物流运输及商业零售等。
2、伊利股份(600887)
上市公司除权日多数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然而,伊利股份6月13日实施的"10转增10"的分红方案却是以跌停收场,股价跌停背后的推手是来自一份网上的实名举报信。伴随公司股票的大幅"杀跌",伊利股份也将陷入"举报门"。
6月12日晚上,网上贴出一封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实名举报信,该举报信举报的内容主要是涉及到伊利股份现任董事长潘刚的指控, 长达万字的举报信有
时间有地点的列举了伊利董事长潘刚和其家属的"敛财"之路。举报信称"潘刚在伊利的个人敛财之路早在2000 年就开始了。潘刚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司财产,指令其下属以非法手段平帐,冲账;还指令液态奶事业部财务人员用非法手段平帐,冲账,涉嫌贪污,挪用;潘刚及其亲属采取虚报注册资本的手段, 非法设立内蒙古信禾广告有限公司,以广告费,咨询费名义, 从伊利集团骗取资金达2000多万元,牟取"暴利"1000多万元,实为变相贪污,以及潘刚及其亲属设立虚假公司内蒙古锐信达科贸有限公司,以收取回扣形式受贿,并以公司名义非法交易,把国家财产变为其私人财产,涉嫌贪污挪用等。"
而写这封万字举报信的举报人自称是"伊利原董事长助理张三林",生于1938年4月7日,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回民区。而据其他媒体的报道称,伊利确实曾有一位董事长助理叫张三林,在原董事长郑俊怀离任后,在2005年也离开了伊利。
对于网上的举报信, 伊利股份官方网站做出了回应"从6月12日下午15时左右开始, 国内主要网络论坛先后出现大量针对伊利的诽谤信。诽谤信的内容纯属捏造,其目的是蓄意破坏伊利集团的正常经营。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续事态进展伊利集团也将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
公司股票6月15日起复牌。
在伊利发布定向增发案不久,就爆出"举报门"事件,此次高达60多亿元的募投项目能否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查,以及投资者是否买帐,将成市场悬念。
附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八十多个,生产"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酸奶等1000多种产品,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伊利雪糕、冰淇淋连续十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连续七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公司已成为国内年销售过百亿仅有的两家奶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经营范围包括: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农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牲畜,家禽饲养,经销食品、饮料加工设备、生产销售包装材料及包装用品、五金工具、化工产品(专营除外)、农副产品,汽车货物运输,日用百货,饮食服务(仅限集体食堂);本企业产的乳制品、食品,畜禽产品,饮料,饲料;进口: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零配件;乳制品及乳品原料;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机器设备修理劳务(除专营)和设备备件销售(除专营)业务;预包装食品的销售;玩具的生产与销售。
3、贵州茅台(600519):不差钱,百亿存款睡大觉
限价令成一纸空文
白酒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贵州茅台饱受涨价质疑。今年年初,贵州茅台曾发布"史上最严限价令",违者将受到罚款甚至被取消销售资格。然而,仅仅过去半年,津城市场上的53度飞天茅台最高售价已达1698元,最低也要1388元, 远远超过此前茅台对商超1099元的限价。限价令显然成了"一纸空文"。有消息称,茅台今后将放开市场价格,这也意味着其价格将继续走高。
为何茅台颁布限价令后, 市场价格却越来越高本市某大型白酒批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际上茅台酒厂现在已不再提限价令了,批发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定价。"2010年年底时,我们从茅台酒厂拿到的飞天茅台还是499元,今年年初就已涨到619元了。此前,批发商给商超的价格大概是939元,现在已变成1100元。"
今年年初, 贵州茅台董事长季克良曾表示,茅台价格相对洋酒低很多,未来还有上涨空间, 此举也被业内看作茅台放开市场价格的风向标。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预计下半年飞天茅台零售价还将继续上涨。
不差钱 百亿存款睡大觉
今年让贵州茅台成为焦点的另一则新闻是,贵州茅台年报显示,在2010年年末出现的其他应收账款前五大单位名单中,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两家国家行政机关的大名, 其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00万元和415.85万元。
对此, 民政部网站上挂出的《茅台公司回应民政部现身其年报其他应收款项一事》中表示,贵州茅台财务处相关负责人回应此事称该会计科目上民政部的500万为此前玉树捐款,因为年报编制期内未收到收据,所以在年报中挂在其他应收账科目下。而贵州社保厅的412.85万元为预缴的民工工资保证金。
而记者发现,贵州茅台一季度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也大幅增加。如公司其他应收账款金额就从年初余额5910.19万元大幅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0104.81万元,升幅高达70.97%。
另外, 茅台还有上百亿元现金躺在银行"睡大觉"。贵州茅台2010年年报表明,截至去年年末,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急剧攀升至128.88亿元。而此前五年,2005年至2009年五年里,贵州茅台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38.92亿元,44.74亿元,47.23亿元,80.94亿元,97.43亿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贵州茅台"不差钱"的态势仍在进一步扩大。贵州茅台日前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业绩显示,2010 年一季度,公司预收账款余额达到63.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预收账款环比2010 年底增加16.05亿元。
毛利率"背离"
从已发布的年报和季报来看,茅台的业绩颇为亮眼,但其毛利率却与其背离。
2011年1-3月份,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增长 38.84%;实现营业利润 26.52亿元,同比增长 47.7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4 亿元,同比增长48.85%。
而从今年一月开始, 贵州茅台大幅上调了产品出厂价格。2011年 1月份,53度飞天茅台酒出厂价上调 120元左右至 619元/瓶,同比上涨24.05%。
实际上,由于投资性需求的出现,普通53 度茅台酒终端价不断飙升,使得终端价与出厂价间的价差越拉越大,价差比例[(终端价-出厂价)/出厂价]从2005年初的22%飙升至2011年2月份的123%,价差比例升幅高达4.59倍。
但尽管贵州茅台大幅提升了市场售价,公司提价效应仍未完全体现。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90.71%,环比仅仅上升了0.76 个百分点,与公司提价20%以上的数据出现明显"背离"。
"按照2011年年初提价20%的水平进行计算,公司实际毛利率有望达到91.9%的水平。但公司一季度毛利率提升幅度有限,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仅上升 0.43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去年平均水平。"中金公司研究员孙轶佳表示。
此前年报显示, 公司营业利润率同比也出现下降。2010年,公司酒类的营业利润率为77.42%,较上年下降3.02%。
广发证券(000776)分析师汤玮亮认为, 2011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幅度不大的原因在于, 2011年一季度收入主要是2010年末确认的预收账款,仍按照499元的价格执行。因此, 价格同比提升幅度不大。此外,结合税金和基酒产量推算,普通茅台的收入占比提高。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账面预收账款63.44亿元,环比增加 16.05亿元或33.87%,同比增长107.2%,扣除提价因素,同比增长幅度为66.9%。
机构冷落
不过,中银国际研究员刘都表示,尽管公司一季度收入确认增速近40%,净利润确认增速近50%,反映出公司业绩释放的积极性相对提高。但是,公司平滑业绩的动机仍在,短期仍难以根治。
"从贵州茅台母公司报表同合并报表成本差异角度(母公司营业成本为5.53亿元, 合并报表营业成本为3.92亿元)推测,销售公司销售确认较母公司少40%左右。"刘都称。此外,民族证券分析师刘晓峰认为,公司一季度产能释放也低于预期。据公司的提价幅度和收入增速,其估计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2~15%,与 2006 年增加的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 尽管公司业绩亮丽,但机构投资者仍采取了集体减持的操作策略。其机构累计持股数量从去年年末的1.63亿股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0亿股,降幅达26.38%;持股机构数量也从去年年底的243家急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1家,减少了132家。
附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白酒行业的标志性企业,主要生产销售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享有“国酒”的美称。目前,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公司产品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经营范围包括: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与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
4、好想你(002582)
上市前的好想你无疑是争议的焦点,话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个卖枣子的连锁店,是不是应该为其他更需要融资的高科技企业让出上市资源。不过这样的争议只是在于心理能否接受的层面。事实上, 在投资者眼中,他们更关心的是好想你究竟是不是一只好股票,未来它的成长性能否超越更多的公司。
在一片争议声中挂牌的好想你虽然上市时间较短, 但恰逢市场暴跌,这也使好想你强劲的走势显得尤为抢眼。
好想你5月20日上市, 上市首日不仅没有出现破发,还上涨5.65%,报48.60元。上市第二天,大盘一根大阴线也没让好想你失守发行价,仅下跌1.34%,牢牢守住发行价46元,换手率达37.87%,成交量564万股, 成交金额为2.7亿元。也许对好想你的后市比较看好,深交所网站的龙虎榜显示,两家机构席位23日分别买入了1214万元和490万元。
一私募基金老总表示, 他及他的团队很看好这家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虽然舆论对于好想你上市充满了争议, 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好想你是不错的标的。在上市前, 他几乎跑遍了上海好想你所有的门店,和营业员也进行了充分沟通,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几年,好想你业绩每年增长率可以达到50%以上。所以在好想你上市首日,他买了很多。
事实上, 在众多券商眼中,好想你也是难得的好品种。根据深圳交易所龙虎榜披露,在好想你上市后的4个交易日中,单机构席位合计买入金额就接近7000万元。按照好想你上市5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50.34元计算, 相当于机构已经买入近140万股。好想你目前流通股本合计1488万股。这意味着近10%的流通股已被机构收入囊中。
申银万国表示, 目前好想你直营,加盟店约2000家,未来规划做到10000多家。按上市后计划每月新增 100家店测算, 今年仅新增门店就将贡献收入 1.1 亿元左右。粗一看好想你市场份额似乎领先竞争对手不多,但是细分来看,好想你在高附加值的保鲜即食的枣产品市场几无对手。
申银万国表示,公司每年红枣采购集中在9~11月间,往年受制于资金限制采购量往往不足。上市后, 预计公司可通过使用超募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今年下半年原枣采购量或较去年有大幅上升,加上明年募投陆续达产,好想你明年的高成长性得以保证。此外,公司今年一季度主要产品提价40%,全年毛利率无忧。
国信证券认为, 好想你的品牌优势令其定价能力很强。预计2013 年将是公司的盈利高点,主要是由于募投项目投产。2011~2013年的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1.87、2.62和3.43元。
国信证券认为未来风险主要存在于三方面,即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量下降,以及对加盟店过于依赖,产品质量存在的风险。
附 公司简介
公司是经奥星实业2009年7月25日临时股东会决议通过,由奥星实业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行业十强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红枣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连锁销售。公司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产品线,能生产十大系列230多个单品的产品。
经营范围包括:干鲜果品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及购销(粮食收购除外),经营五金百货,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糖酒进出口业务;生产销售:蜂蜜及其制品,蜂胶及其制品,花粉及其制品,红枣酒,调味品,饮料。
5、西藏旅游(600749)
西藏旅游作为西藏地区唯一的一家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在区内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西藏旅游以11.24元/股,定向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募资不超过3.5亿元,全部用于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开发项目。西藏旅游将把募集资金中的1.67亿元用于景区旅游设施的开发, 募资中的1.43亿元将投资于酒店住宿设施,在游客行程安排需要集中停留的三个地方修建酒店。
今年4月底实施了定向增发的西藏旅游, 近日受大盘持续下挫拖累,该公司目前股价已经跌破14.5元的增发价。
附 公司简介
公司是西藏本土第一家上市企业,长期以西藏旅游业为主业,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西藏人文地理挖掘、文化传媒服务的综合性公司。公司拥有包括巴松措旅游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段旅游区等西藏著名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公司旗下西藏圣地国际体育旅游公司为区内规模最大的旅游服务公司。公司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牢牢占据了欧洲的西藏旅游市场,同时也开拓了港台以及日本市场,在西藏旅游企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拥有的喜玛拉雅饭店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与旅游公司以及新组成的旅游汽车公司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旅游服务体系。
经营范围包括:旅游观光、徒步、特种旅游、探险活动的组织接待、旅游运输、水上旅游运输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矿泉水的出口;机械设备、建材、体育用品的进口以及允许经营的其他边境贸易、生产和销售矿泉水、饮料、酒店服务、娱乐、酒吧、饮食(经营范围中涉及专项审批的,凭专项审批证件经营)及其它相关的旅游服务业务;进出口贸易和边境贸易。
6、S*ST光明(000587)
停牌一年有余的SST光明6月15日复牌。受良好的股改方案刺激, 当天该股即"一"字涨停。根据安排, S*ST光明在股改方案中临时增加了潜在控股股东九五投资拟在股改实施完成之日起18个月内注入不低于20亿元优质黄金矿产资源, 36个月锁定期届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15元/股等相关承诺事项。6月重新调整重组方案的SST光明股改事项获得当地国资部门批准。
7、ST张家界(000430)
业绩预告显示,ST张家界中报净利润有望达到1000万元,同比暴增1244%。而大约3个月前, 在ST张家界的一季报中,这家企业还面临着1293.67万元的巨额亏损。谁挽救了张家界?潘多拉很远, 张家界很近。这是当下张家界景区最流行的广告语。一场历时数年的资产腾挪记——盈利能力原地踏步的景区资源,在几番腾挪之后实现了ST张家界利润的华丽转身。
8、张裕A(000869)
6月7日, 张裕A发布2010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将于14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人民币14元(含税), 以现有总股本52728万股计算,派现总额高达7.38亿元。据悉, 这已是张裕A连续7年实行高分红方案,7年累计分红35亿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分红奶牛。
4月份以来, 葡萄酒行业龙头公司张裕A的股价出现逆市上扬,体现了其作为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的良好防御性。公司近期股价表现强势和其亮眼的业绩不无关系。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90亿元,同比增长3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3亿元,同比增长48。78%;实现每股收益1.07元,超出市场预期。
9、上海医药(601607)
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北药,当这三家国内医药巨头同时出现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一出医药界的"戏"。伴随着5月20日上海医药上市H股,以22.6亿美元募集总额成为近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IPO企业的同时, 这家目前亚洲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IPO企业"同期巧遇"了另两大巨头, 只不过这出"戏"对其而言,也许不会太过高兴……
5月16日,距离上海医药最终上市仅4天的时间,另一巨头华润集团旗下公司华源制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一份言辞甚为激烈的举报信,随后三个交易日内上海医药A股在一片良好的局势下接连下跌,18日跻身沪市主力建仓前十,同日上海医药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并发布澄清公告。此时,距离上海医药H股上市,仅有两天时间……
10、比亚迪(002594)
经过近3年的努力,比亚迪终于实现了回归A股的愿望。比亚迪已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就在上市的前一日清晨,在港交所发布的一季报令人大跌眼镜受累于汽车业务业绩下滑等因素, 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80%。但是如此惨淡的业绩却并没有影响其在A股市场的表现。就在上市首日前的凌晨比亚迪一季报浮出水面,季报显示,公司实现总利润3.78亿元,同比下滑8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4.35%。
====最“伤不起”上市公司评选火热进行中====
您是否觉得以上个股还不够“闹心”?
快来参加最“伤不起”上市公司评选,点评您心中最“闹心”的个股!你还有机会赢取大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