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网络直报系统有了哪些升级?如何保证传染病疫情发生可以及时发现、尽快准确通报?2月28日,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了回应。
秦兴强称,目前,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对鼠疫、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专项监测。针对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拓展形成了包括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舆情监测在内的十个监测子系统,开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试点,并设置四类风险信号,科学研判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为重点,不断提升传染病早期发现、科学评估、及时预警的能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等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监测渠道。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构建部门协同的监测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密切关注全球传染病疫情变化,多源头开展监测工作。
三是规范评估预警。完善风险评估、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决策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时通报、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适时提出预警决策建议。
四是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等能力。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分析、预警,不断提升综合研判能力。
据第一财经获悉,关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6项任务包括:未知传染病风险预测、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人群防控与临床救治、预防诊断与治疗产品、应用基础研究与共性关键技术储备、研判决策示范应用。
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处于今年以来第一个阶段性高位并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疫情已达高点或呈下降趋势。
江苏疾控声明:常荣山与我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