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报告:三大关键因素推动,中西部正成外商投资“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4-02-29 15:50:00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盛媛

77%的受访企业将中西部地区定位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47%定位为生产基地。

中国中西部正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超七成受访企业曾考虑在中国中西部开展业务,普华永道《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中国中西部投资机遇》调研报告中如此表示。

人口和市场规模、中西部地方政府的外资优惠政策以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是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中西部地区的三大关键因素。

普华永道中国全球跨境服务主管合伙人、购并交易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企业融资与并购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已成为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长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但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凭借在人口、劳动力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展现出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此外,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频频出台各项政策利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补贴力度,为跨国企业培育了投资兴业的沃土。”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0年至2022年,湖南、湖北、陕西等省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呈现良好增长态势。2023年,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亦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到资金额达到245.2亿元,同比增长6.5%;陕西省实际使用外资99.9亿元,同比增长3.7%。

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在华跨国企业关注的新热点(新华社图)

这些因素吸引在华外企投资中西部

上述调研涵盖多个行业的百余家在华跨国企业。调研显示,在对中西部市场的机遇判断方面, 30%的受访企业认为中西部地区蕴含巨大机遇,15%的受访企业甚至认为中西部地区非凡的市场机遇有望构建突破现有市场场景的新发展格局。

数据表明,受访企业认为,人口和市场规模(67%)、中西部地方政府的外资优惠政策(47%)以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43%)是推动投资中西部市场的关键原因。报告认为,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众多,庞大的市场有利于消费行业。再加上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沿海地区,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跨国企业的运营成本。

近年来,不少跨国企业开始积极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布局。比如,2019年,西门子宣布将公司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落户成都。去年9月,日立能源全球变压器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在中国重庆的两江新区投产。该基地是日立能源全球最大、最智能化的生产基地之一。去年11月中旬,德国埃贝赫集团则将生产50万套汽车排气系统的项目落户在河南许昌,填补了集团下辖企业在中国中部地区的空白。

谈及跨国企业投资中西部的政策期待,税收优惠(65%)和财政补贴(50%)是最吸引受访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因素。简化外汇管理(36%)和改善基础设施(35%)亦是受访企业较为关注的政策,分别排在第三、四位。

在投资计划方面,跨国企业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总体保持积极态度,17%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一至三年将至少一半的投资放在中西部地区,而高达52%的受访企业打算把小比例的投资放在中西部地区,17%的企业仍计划全部投资沿海地区。

近八成企业将中西部定位为产品或服务市场

在市场定位方面,77%的受访企业将中西部地区定位为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47%的定位是生产基地,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连接南亚和中亚的陆上通道(21%)和物流枢纽(20%)。

另外,调研还显示,71%的受访企业已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元化投资,主要包含销售/批发点(44%)、生产设施(31%)和后勤支持部门(31%)。除此以外,地区总部(20%)、物流设施(17%)、研发机构(14%)、采购(11%)、数据中心(6%)也是受访企业的投资选择。

报告认为,跨国企业在选择中西部地区作为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也逐渐将其定位为研发和技术中心、甚至是区域总部所在地。

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就把公司的创新和应用中心落户在中国西安,对此,英飞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齐摩尔(ThomasZimmerle)表示,主要是由于西安在半导体领域有优秀的大学和人才,“高新科技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专业人员支撑其发展,地方产业链、人才及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将有助于吸引外资。”

黄耀和表示:“中国吸引外资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有望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新一轮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对于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跨国企业而言,在关注市场潜力、引资政策、营商环境等宏观因素外,还需要因地制宜,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与当地市场的契合度,并与地方政府、员工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于希望引入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中西部地方政府而言,黄耀和认为,需要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生产要素禀赋,为跨国企业量身定制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组合,切实降低其生产和经营成本。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