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苹果又降价了,降幅超千元!iPhone高价策略被撼动了吗?

第一财经 2024-03-01 14:14:39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iPhone 15系列上市至今仅5个月,京东、天猫和拼多多等多个平台的降价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这是否会撼动苹果的高价策略?

在智能手机销量放缓之际,第三方零售商正在对苹果iPhone 15系列手机进行全面降价,幅度多达千元。

此次降价时间点处于3.8妇女节前夕,第一财经记者查询相关电商平台发现,包括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在内的至少四款苹果新款手机全线降价,幅度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降价力度最大的基础款iPhone 15机型价格较苹果官网直降1300元至1400元。最畅销的iPhone 15 Pro Max机型特定版本最大降价幅度超过1000元。

iPhone 15系列上市至今仅5个月,京东、天猫和拼多多等多个平台的降价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早在iPhone 15系列刚刚上市一个月时,这些平台已经提供了类似的折扣,但当时打折幅度有限。

电商加大促销力度,也与苹果官方自身降价措施有关。上个月,苹果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罕见推出了高达500元的iPhone折扣,市场认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表明了苹果的态度”。

分析师称,过去苹果偶尔会允许中国的合作供应商提供折扣,以刺激需求。但未来,苹果对渠道商降价的管控力度会越来越小。这也反映了苹果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激烈竞争环境。

研究机构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半年通常是苹果iPhone的季节性淡季,但苹果iPhone销售在中国确实也过了巅峰期。”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去年2月,苹果iPhone 14系列发布后,一些第三方平台也大幅下调了包括iPhone 14 Pro在内的高端机型价格,当时的降价幅度也达10%左右。

上市短期内连年大幅调价,是否会撼动苹果的高价策略?对此,朱嘉弢认为,苹果可能不会主动下调高端Pro系列机型的价格,但基础版iPhone的价格竞争力确实面临挑战。

“近年来,Pro系列一直是苹果卖得比较好的,这一市场苹果仍会持续推,但确实基础版iPhone受到竞争对手的挑战比较大,安卓旗舰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朱嘉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过去几年来,苹果通过拉开旗舰高端机型iPhone Pro与入门款iPhone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断提升高端机型的价格,从而也使得苹果单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持续上涨。2017年,苹果顶级iPhone机型(存储容量为256 GB的iPhone X)的售价为1150美元,2022年,一款存储容量为1TB的iPhone 14Pro Max机型的售价高达1600美元,溢价近40%。

去年,当有分析师质疑这种价格的上涨是否可持续时,苹果CEO库克告诉投资者:“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来购买他们认为最好的产品。”他暗示苹果将不遗余力地推出更多搭载新功能的豪华机型。

不过近年来,苹果在高端机领域也未展示出强大的创新产品。Canalys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新的一年里,苹果必须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和生态系统优势,以重振iPhone业务。”

市场研究机构IDC则认为,推动苹果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将是高端设备需求的增长趋势。该机构还预测,苹果可能会进一步借助以旧换新优惠和免息分期付款等措施推动销量。

苹果是否会跟随三星等厂商推出折叠手机,这是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热点话题。此前苹果已经申请了多个与折叠屏相关的技术专利,苹果如果加入这场“折叠屏大战”,可能会成为引爆市场的新卖点。

去年,苹果在与三星的竞争中胜出。Canalys与IDC的报告均显示,2023年苹果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三星,全球排名第一。Canalys分析数据称,在中国800美元以上高端机市场,苹果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0%以上。

但今年苹果能否维持销量冠军的宝座,仍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中国销量能否保持强劲也有很大挑战。据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报告称,2024年首周的iPhone在中国销量下降30%。杰富瑞还预计苹果iPhone 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3%。

今年年初,巴克莱银行下调了苹果的股票评级,该行预测了苹果未来面临的多重风险,除了硬件销售低迷之外,其他风险还包括苹果服务业务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挑战。

苹果股价今年以来的表现也非常平淡,未受此轮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与其他科技巨头强劲的涨势相比,今年迄今,苹果股价累计跌幅近6%。

库克在周三苹果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苹果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具体的人工智能计划,这有望重塑苹果包括iPhone在内的所有产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