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隔5年,中部地区崛起迎来哪些新部署

第一财经 2024-03-21 13:27:27 听新闻

作者:周芳    责编:胥会云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新华社报道,3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6省,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19年5月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以来这5年,中部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制造业增加值由6.1万亿元增长到6.8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共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鄱阳湖、洞庭湖总磷浓度较2018年下降均超过20%,2023年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

但是,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切实研究解决。

时隔五年,又将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赋予中部崛起新内容

安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区域研究室主任林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相比2019年的座谈会,此次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下称“座谈会”)既沿续了中部地区发展的国家战略定位,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也赋予了新时代具体和丰富的内涵,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站位更高,发展战略任务更为明确,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取向指明方向,也为下个五年规划推进中部崛起的重要着力点。

“与五年前相比,在延续以往的提法之上,本次座谈会也赋予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比如赋予创新驱动发展新指向:创新是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此次突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再如突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新重点: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打破行政壁垒,要素跨区域合理配置,建立统一大市场。明确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等。”林斐进一步说。

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024年3月11日,在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技术人员对即将交付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进行最后的检查。新华社图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说2019年的座谈会更加注重中部地区自身如何高质量发展,那么本次座谈会则更加强调中部崛起战略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强调几大发展战略的融合联动与深度对接,这是在更高层面推动中部崛起的体现;强调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也是对当前推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一些堵点、痛点、难点进行精准疏通。

座谈会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与绿色新经济

座谈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面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秦尊文认为,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说明国家对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了,“下一步不排除会有包括自贸区、综保区、各类示范区等新区的进一步获批或扩容,在中部地区打造更多高水平开放的平台”。

座谈会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3月20日,在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武汉市蔡甸区的揭幕仪式上,58个聚焦生态环保、绿色经济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到606亿元,其中法资项目11个。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是中法两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挑战,共同推动建设的生态新城,于2014年3月落户武汉市蔡甸区,这也是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数据显示,经过10年建设,这片位于武汉市郊的39平方公里的池塘田野上,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高端服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在这里集聚成势,示范城内蓝绿空间比例达到6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已成为国际合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志祥在湖北省“双碳”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会间隙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在碳市场机制带动下,湖北以全国第22位的单位GDP能耗强度支撑了全国第7位的GDP规模,“十四五”期间全省控排企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54万吨,碳排放强度下降40%。湖北应该用好这张“碳”名片,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抢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发挥全国碳市场核心资源富集的优势,围绕绿色与低碳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

秦尊文表示,本次座谈会再次强调了生态环保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地方官员不能把生态环保作为懒政的挡箭牌,既要环保也要发展,要把巨大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湖南、湖北的两型社会试点,江西的生态经济试点和山西的资源转型试点,都与绿色发展息息相关。”

此外,座谈会还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秦尊文说,中部六省份中五个是粮食主产区,又是我国煤炭、稀土、磷矿等能源资源的主产区,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中部地区可勇挑大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