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今年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连续3个月加快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赵志国介绍,下一步,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持续推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第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以优质供给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我国在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今年1—2月,智能手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实现高速增长。第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同时,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今年1月,工信部联合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按照已经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还要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在已有的178家国家高新区、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上,今年将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等工作,推动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当前,5G应用在工业领域深入推广,将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同时,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广东近年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
高质量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底座,不仅对通用大模型具有很强的保障支撑作用,对行业大模型更加重要。
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智谱与上海张江集团合作发布MaaS平台;清华团队开源大模型推理引擎“赤兔Chitu”。
又签下7亿算力订单,宏景科技3月13日集合竞价再次冲击涨停随后回落,截至午间收盘,当日股价上涨7.42%。
广州:正部署成立产业办,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字节攻克MoE关键瓶颈,训练成本节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