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突发|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林小海卸任,大润发会出售吗?

第一财经 2024-03-26 23:10:11 听新闻

作者:乐琰    责编:胡军华

这一消息也引发业界对于大润发未来走向甚至会否出售的猜想。

最近阿里系的实体零售品牌备受关注,先是盒马与大润发双双否认有关出售消息不实,时隔一天,盒马创始人侯毅卸任CEO。就在3月26日晚间,高鑫零售(大润发主体上市公司,06808.HK)公告称,自2024年3月26日起,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自3月27日起,原欧尚高管沈辉被委任为高鑫零售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而这一消息也引发业界对于大润发未来走向甚至会否出售的猜想。

多业态策略

根据高鑫零售官方信息显示,林小海自2020年12月22日起担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及于2021年5月10日获委任为高鑫零售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日常管理、规划执行本公司整体策略、财务目标及方向,及监督业务营运。林小海自2016年7月起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及阿里巴巴零售通(由阿里巴巴集团营运的购物平台)的总经理。

沈辉于1999年加入高鑫零售原子公司欧尚,参与了欧尚品牌进入中国的筹备建设工作。之后,他陆续担任了门店总经理以及欧尚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此外,他于2010年至2013年期间在法国欧尚工作,担任门店总经理职务。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担任欧尚品牌营运总经理。

据了解,林小海出任高鑫零售CEO期间,重新梳理高鑫零售立足实体定位、打出大润发、大润发Super、小润发业态“组合拳”,并重点打造了M会员店。林小海曾经表示,“多业态全渠道”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承担第二增长曲线的中超业态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的加速开店,并不意味着大卖场业态大润发的收缩,相反,大润发也仍在全国范围内开出更多新店。

也是在多业态的策略之下,高鑫零售正加速布局不同业态,比如高鑫零售计划新业态M会员店在今年上半年将开出全国第四店嘉兴店、第五店常熟店。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了解到,高鑫零售预计2025财年将在达州、海口、亳州、昆山、海宁、张家港、泰州、南京、淄博等地开出16家门店,业态包括大润发和大润发super;并将在芜湖、太仓、湖州、平湖等90家大润发门店完成2.0重构。另外,新业态M会员也将在新财年开出5家门店,这些M会员商店门店均是在大润发门店的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来。

就在3月24日,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综合体(盐城)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M会员商店总部举行,林小海当时表示:“M会员商店以会员为中心,为会员创造更大的价值。公司将加速深耕会员店赛道,重点聚焦于差异化商品力、提高店内体验与拓展核心区域覆盖半径这三件大事,聚焦本土化需求,挖掘和创新更多地方特色商品,也期待未来高鑫零售在盐城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三个主力业态品牌,在全国已开出500多家门店,覆盖230多个城市。

高鑫零售2023财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收入836.62亿元,营业利润11.77亿元,净利润为78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但该公司2024财年中期预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6个月,其营收下滑超10个百分点。

非核心业务的资本运作猜想

尽管高鑫零售实现扭亏为盈,但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宣布闭店,涉及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阿里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等业务的“所有其他”实现营收470.23亿元,同比下滑7%。与此同时,家乐福等在这几年也时有关店,实体零售行业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财报会议上回应“阿里退出实体零售”传闻时表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这样的回应引发了外界对阿里系退出银泰、大润发、盒马等业务的持续猜测和关注。

日前有消息称阿里内部基本已确定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大润发约预估100亿人民币,盒马约预估200亿人民币,对此,盒马与大润发方面均表示上述出售消息为假。

然而,随着盒马与高鑫零售高层的陆续换帅,使得业界又开始了对阿里系实体零售资产出售的猜想。有接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虽然目前并没有定论,但有着阿里标签的林小海此次离职也意味着阿里系在高鑫零售板块上的“逐步淡出”,而盒马CFO严筱磊接任CEO,也让人联想到或许接下来盒马会有资本动作。因此未来如果大润发与盒马被出售,一切也都符合阿里退出非核心业务的整体策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