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足球协会发布关于聘请足球社会监督员的通告,拟面向全国公开聘请足球社会监督员。
聘请范围包括:面向全国新闻媒体、球迷组织聘请监督员若干名;面向足球职业联赛赛区所在城市邀请纪检监察部门代表、人大和政协代表若干名作为监督员参与监督工作。
工作职责包括:
(一)受邀听取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足球重点工作情况的通报,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足球职业联赛、青少年比赛、裁判员选派等活动的监督工作。
(二)开展足球工作调研,收集社会各界对足球发展的意见,向中国足球协会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对足球行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监督,向中国足球协会报告监督情况,反馈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建议。
(四)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未经允许不得公开或泄露参与监督活动获悉的工作内容和信息。
资格条件包括:
(一)中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热爱足球事业,关心足球运动发展,具备一定的足球知识或行政管理经验,身体健康,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
(三)具有履行监督职责的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或其他社会不良记录。
通告显示,监督员的工作属公益性活动,坚持自愿、无偿原则。监督员聘期两年,期满后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现实表现择优续聘。
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无论是贵州榕江的“村超”,还是最近爆火的“苏超”,既能点燃大众热情,也能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当舆论热议“苏超”将业余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之际,审视职业足球体制创立30余年来各地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样重要。
这个夏天,“苏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草根”足球的热潮,而在三年前,远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榕江,是率先将“草根足球”踢上热搜的城市。
苏超一场比赛往往出现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抢票情况,热度持续爆表。与此同时,苏超的效应也在不断外溢。“苏超”IP持续发力,带动文旅、消费热度持续上升。
2023年以来,中国品牌越来越多进入拉美,尤其是巴西,在圣保罗的中餐厅也越来越多。背后是中巴经贸往来加强,以及更多中国企业谋求出海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