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能否有座教育博物馆:品读《问道教育四十年》有感

第一财经 2024-04-02 09:00:28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陈婷

今年是新中国和法国建交六十周年,也是新中国设立教师节四十周年。笔者熟悉的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教授,刚好投身人民教育事业已然四十周年。他总是以新智库的眼光来关注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教育人物和教育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春天里,王荣华教授赠送了其专著《问道教育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并和我就上海能否打造一座教育博物馆进行了深度探讨。他有很多知音都支持其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樊锦诗就是突出的一位!

王荣华教授结识上海女儿樊锦诗是在其担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期间(1993-1995),那时他受上海市委领导委托陪同樊锦诗教授在沪为敦煌学募款,最后募到了200万元(这在现在看来也是一笔巨款)。此后三十年来,上海和敦煌学、敦煌研究院以及莫高窟文化旅游业就结下了深厚缘分。不仅敦煌年年成为上海学子暑期的主要研学目的地,而且上海主流媒体均积极报道敦煌学相关成果、为敦煌学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包括上海电视台最近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全方位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远古文明并得到了法国同行赞赏。

前年的暑期,两位挚友在上海有了重逢的机会。并且就文物保护、教育大业、公益事业进行了两个半天、一个晚上的深入交谈。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樊锦诗院长还欣然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题写了:“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的崇高大业,向教师们致敬“!对此王荣华教授向我强调:这是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份沉甸甸的节日厚礼。

王荣华理事长,曾经在基金会工作群里向大家介绍了樊院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感人事迹和崇德向善、热心公益、支持教育人才培养的善举。樊锦诗院長是“得奖专业户”,但她心系人才培养,奉献文物保护事业。去年就在规划落实将所获得的“世界文明奖”两千万港币:一半捐给北京大学,感谢母校培育之恩;一半捐贈敦煌研究院基金会为培养人才而设专项。樊院長心归敦煌、情在敦煌、大爱在敦煌;令人肃然起敬。她老人家关心教育,特别高兴得到王荣华选送的关于于漪老师的三本书籍。樊院长重视阅读,常向敦煌研究院同事们推荐做人做事道理的好书。她认为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公民素质高低取决于这个民族阅读水平;从事公益事业的人,读好书、好读书,能使我们灵魂纯洁、情感崇高。

很自然的是:樊锦诗为王荣华的《问道教育四十年》题写了书名。关于凝聚着自己四十年奋斗心血的这本专著,王荣华教授尤其强调指出的是:“教育强国是时代强音,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国建设,归根到底靠教育、科技和人才。教育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基础教育是基石,高等教育是龙头。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是立德树人。教育是用信仰支撑的事业,是用情怀投入的事业,要远离功利。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需要我们不断地问道、寻道“。今年二月四日,笔者所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曾为该书举行专题研讨会。樊锦诗为此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问道教育四十年》中所提的“家国情怀九死不悔,教育情真终生相随”是王荣华先生的真实写照;四十年来,他始终不忘教育,坚持把方向、看端倪、守阵地、建队伍;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坚持帮助助教、培养助教,提高助教的水平,是很有远见的!

关于上海是否应该打造一座教育博物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王荣华教授告知:最近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于筹建上海教育博物馆的需求。“数据揭示,99%的市民认为很必要,99%的市民认为很期待,94%的市民认为很迫切。调查的结果表明,上海需要一座可以传承历史、传递信心、传播未来的教育博物馆,并且已经到了尽快筹建一座综合性、枢纽性、标志性的教育博物馆的时候了”。他还进一步强调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博大丰富的教育思想,积累了弥足珍贵的教育成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教育历史,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近代以来,上海教育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在现当代,更是教育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毫无疑问上海教育是近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是世界观察中国教育的重要窗口,它是上海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王荣华还娓娓道来:教育博物馆在国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教育博物馆始建于1856年,此后,英国、德国、日本等相继成立教育博物馆。到 1911 年时,已经有 23 个国家创办有教育博物馆。中国教育博物馆的雏形大致出现在1905-1910年间。而21 世纪以来,国内教育类博物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行业性或区域性的教育类博物馆有33座,但至今还没有一座全国性的教育博物馆。可以说,当代中国亟需一座能够展示中国教育辉煌历史、讲好中国教育生动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发展成就的综合性博物馆,而上海恰恰有条件、有基础、有可能率先建立。第一,上海教育历史悠久、特质显著、意义典型,具有筹建教育博物馆的厚重积淀和优越禀赋。第二,上海始终重视教育史研究,校史研究与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具有筹建教育博物馆的社会共识。第三,上海教育研究成果丰硕,文献实物资源丰富、内容全面,具有筹建教育博物馆的资料、藏品与学术基础。上海筹建教育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中华教育文明、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切实落实教育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上海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笔者完全赞同王荣华教授的远见卓识,上海当然就应该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博物馆!同时,因为今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六十周年以及两国的人文交流年;我就向上海教育基金会同仁和同样关注此课题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原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研究员,提供了法国教育博物馆的案例。根据历史记载:1879年5月13日,时任法国教育部长的费里在巴黎波旁宫创建了法国国家教育博物馆,博物馆1980年迁至鲁昂。鲁昂是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因圣女贞德而著名,又是大文豪高乃依、福楼拜的故乡。博物馆由展览中心和资料中心两个部分构成,藏有自文艺复兴以来关于法国教育史的95万件文献与物品,包括油画、版画、民间画像、教学器材、学校设备、师生作品、游戏玩具、名人物品等,这些藏品多为中小学和个人捐赠。博物馆常设展览的主题为《五个世纪的学校》,展示了16至20世纪法国初等教育的变迁。同时,设在一层的临时展览每3个月更新一次,而3至4层的临时展览每年更新。据了解:所有展览都是免费的,只是对团组的解说收费每次收费30欧元。

近年多次有中国的教育学比较专家造访法国国家教育博物馆,他们都发现:与博物馆展览中心的古建筑不同的是,博物馆的资料中心则是2010年落成的现代化建筑。资料中心主要收藏了法国关于教育学的著作,主要分类就有:教育通史、教育器材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习俗和家庭与社会中的儿童。我就在想:未来的上海国家教育博物馆应更胜一筹!

也正如王荣华教授所期盼的:“筹建教育博物馆,可以梳理上海教育历史演进脉络、彰显上海教育辉煌成就、总结上海教育成功经验,展望上海教育发展未来。所以,应当把尽快筹建教育博物馆作为保护传承中华教育文明的一项示范引领工程,作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项支撑工程,作为上海近期一项重大功能性文化教育项目,尽快纳入议事日程,尽早启动筹建工作,充分彰显上海教育事业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崭新作为”。对此,我认为这不仅是上海的情怀,也是国家的需求!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