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委金融办负责人8日表示,根据最新发布的第15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武汉市连续3年位列全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第10位、中部第1位。
4月8日上午,武汉启动“三个优势转化”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聚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3年,武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011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超过10%,是该市重要支柱产业。截至2023年末,武汉市存贷款余额超过8.6万亿元,同比增长7.7%,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6位;全市实现直接融资5700多亿元,保费收入900多亿元,规模居中部第1位;全市制造业贷款、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24%、36%、22%、24%,远高于整体贷款增速;全年新增上市、过审企业上市企业10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3家,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净值超过2200亿元。
截至2024年2月末,武汉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8.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贷款新增1251亿元,同比增幅7.5%。全市保费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13.70%。企业上市和过审2家,全市直接融资规模超过900亿元。
去年,武汉落地了华中首单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法律费用保险、湖北首单商业秘密被侵权损失保险,发行了华中首单“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落地全国首批“绿保贷”业务,科技金融创新力度大。作为科创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武汉东湖高新区按照“边申边建”的原则持续推动科创金融改革创新。今年将重点建设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和基金小镇,做强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母基金,提升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本地投资服务能力,为光谷科创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科创金融资本服务。
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建立了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支持白名单机制,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对接力度。围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鼓励探索地理标志质押融资产品创新。通过科技金融统计与评估系统,推动科保贷、科担贷、创新积分贷、投贷联动等创新型业务扩面增量,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力争2024年武汉地区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5%。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1~2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达到1998.6亿元,同比增长26.7%。
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充分发挥上交所大盘蓝筹集聚、硬科技领先、多产品支撑和精准化服务的功能优势,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集聚。
该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科技领域
在科技革新的时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龙”—— 游戏科学、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宛如闪耀的新星,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等前沿领域披荆斩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为杭州这座“数字之城”注入了全新活力。随着这些企业的崛起,一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金融机构在其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又是怎样通过创新来满足这些企业独特的需求,助力它们一路腾飞,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这正是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与剖析的核心所在。
票据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尤其在服务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科技金融等领域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降低货币发行量、传导货币政策、增强信用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