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方案》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旨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一、《方案》的发布背景
(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意义与影响
《方案》的实施将对于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方案旨在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更新更先进的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从而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其次,这一举措有助于降低成本。尽管初期投资可能较大,但长期来看,先进设备的运用可以减少维护成本、降低能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更新设备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拥有先进设备的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速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通常更具竞争力。
最后,工业设备的更新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个别企业的行为,更是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的关键举措。
(二)规模增长的目标
方案对规模增长目标的制定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规模增长目标向市场发出了积极的投资信号,这将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加大在工业设备更新方面的投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该目标反映了政府推动工业现代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政策导向。
最后,设备投资的增加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并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方案》的特点
(一)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方案》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涵盖了推广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加速智能工厂建设以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方案》着重改造生产作业、仓储物流等环节,推动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其次,《方案》强调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并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智慧供应链。
最后,《方案》旨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等,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二)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
《方案》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着重加快生产设备的绿色化改造,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家电等重点行业将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减污降碳、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改造提升。
同时,该方案推动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升级,重点关注各领域的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更新换代,并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的节能设备。
另外,《方案》还着重加快了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并通过更新改造工业固废处理设备和工业冷却循环系统等,推动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
三、《方案》的影响
首先,《方案》坚持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更新,这有助于确保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最大化发挥,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软件和硬件需要更好的兼容性,以确保数据的顺畅流通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尽管软硬件一体化更新可能需要较大的初期投入,但长期来看,它能够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方案》以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特别是数字化将提升智能化水平、数据驱动的决策以及远程监控与维护。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可以显著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控制和优化。
此外,数字化使企业能够收集并分析大量生产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数字化技术使得远程监控和维护成为可能,降低了运维成本。
最后,《方案》绿色化的重点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行绿色生产的企业往往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长期来看,绿色化生产还能带来成本节约,如降低能源费用、废弃物处理费用等,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绿色化升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奋力开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局面。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
2025年年内,岚图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397.3亿元,比上年下降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