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关键策略,然而却面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适应性问题、服务主体碎片化、模式分层及保障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老年人难以充分享受到数字化服务的好处。
汇聚了多家保险、科技企业,旨在通过协同创新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公益性服务平台“ISE”(保险服务生态网络)于近日在上海正式启动。利用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补充的潜力,促进科技企业与保险业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公众在健康养老方面的迫切需求探索新路,以期能打通现存的健康养老服务瓶颈。
与会的各家机构普遍认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挑战,智慧养老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路径,它需要依托科技力量破解现有的难题,比如技术应用的不适应性、服务提供者的分散状态、服务模式的层次不一,以及保障措施的缺失,这些都限制了老年人从数字化服务中充分受益的可能。
因此,随着保险客户对于更加专业和综合的健康医疗及养老照护服务需求增加,市场也需要优质的专业服务资源。考虑到商业保险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补充力量,其支付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科技创新企业也正在寻求与商业保险公司的更深入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已经转向更加专业化、综合性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
针对当前保险服务中用户体验不佳、咨询引导不足等问题,各方认为:应加强跨领域的合作,整合资源,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制度保障改革,以确保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性、经济性、公平性和效率性,以及确保服务设计中老年人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对服务的选择权和参与度,同时通过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消除数字鸿沟等。
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服务的普惠性,还要注重成本与收益、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同时要适应变化,灵活调整,确保智慧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真正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7年,浙江将创新打造一批银发经济重点产业、品牌企业、知名园区和重大项目,银发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人工智能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机器人逐渐成为解决护理需求的重要工具,但高昂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仍然是市场推广的主要障碍。
近期,24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等5个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及,创新“智慧+”养老新场景。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配置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远程保障、活动预警等智能化设备。支持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开发“养老服务电子地图”等应用程序,便利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
国庆假期“黄金周”进入倒计时,出境游有望在低基数下有亮眼表现;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将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适老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工信部近期开展的“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关注,还展示了一系列新意和可能取得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