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部:4月中国外贸表现符合预期,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挑战

第一财经 2024-05-16 18:08:00 听新闻

作者:高雅    责编:盛媛

何亚东称,商务部近期调研显示,重点外贸企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好转,超八成广交会参展企业在手订单金额持平或增长。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4月单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同比增长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1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中国外贸表现符合预期。

“当前,全球贸易整体延续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缓慢复苏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外贸企业发展的信心。商务部近期调研显示,重点外贸企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好转,超八成广交会参展企业在手订单金额持平或增长。”何亚东称,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挑战,特别是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他表示,面对这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同时,有针对性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明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WTO预计,世界贸易将在2024年实现正增长,但全球需求趋势并不是非常乐观。对我国来说,保份额是非常关键的。只要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保持稳定,也能够维持住一定的整体需求。

图源:商务部

4月外贸展现三个特点

何亚东介绍,4月份外贸情况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从规模看,进出口为历史同期新高。4月进出口3.64万亿元人民币,比3月增加800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8%、5.1%和12.2%。

二是从市场看,传统、新兴市场均呈增长态势。何亚东称,4月,受库存消化、需求恢复等因素带动,中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由降转增,其中,对欧盟增长3.3%,对美国增长6.2%同时,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别增长14.4%、9%,均高于整体。

三是从行业看,机电产品贡献主要增量。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0.4%,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速5.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回暖,带动上游集成电路进口增长20.4%。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从出口看,全球需求修复改善,伴随高基数影响减弱,4月当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7%至1731.1亿美元,增幅较上月回升8.9个百分点;全球电子产品需求回暖带动集成电路和计算机零部件进口增长,叠加低基数效应,4月机电进口同比增长13.3%至811.9亿美元。

该商会相关数据显示,4月当月,机电产品各重点行业出口额普遍增长。其中,较低基数下计算机行业去库存和创新产品导入市场,拉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同比增长9.2%。下游回暖带动需求与价格回升,集成电路出口量值分别同比增长24.2%和18.9%。汽车整车当月出口55.6万辆,出口额为107亿美元,出口量值均创月度新高。家用电器(+13.9%)、液晶平板显示模组(+12.5%)、船舶(+91.3%)等重点产品出口仍保持高景气。

全球贸易需求复苏

根据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机构的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因价格上涨、利率飙升和需求疲软而放缓之后,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出现大幅反弹。

经合组织表示,今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预计将增长2.3%,2025年将增长3.3%。而去年的增长仅为1%。

该机构首席经济学家隆巴德利(Clare Lombardelli)表示,贸易增长的很大部分是由于“周期性复苏”。伴随着更广泛的经济增长,贸易也将出现增势。她补充说,预计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将是贸易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贸易量的增速将在2024年达到3%。WTO则预计,2024年商品贸易将增长2.6%,相比之下,去年下降了1.2%。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谢林(Neil Shearing)称:“我们确实在全球贸易中看到了一些曙光”。他认为,曾在2023年影响贸易活动的“制造业衰退已经结束了”。

在欧元区,根据其统计机构最新数据,法国3月份的商品出口比上月增长了2.9%,其贸易逆差降至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德国3月份出口也比预期增长更快,比上月增长了0.9%,第一季度贸易增速达到3.2%。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全球贸易增长仍不会在今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由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地区冲突和经济不确定性引起的贸易风险可能会增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