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4年多重启,中方期待为三国合作注入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4-05-24 13:12:43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盛媛

中日韩三边合作秘书处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日韩已建立了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对话机制。

外交部网站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5月26日至27日赴韩国首尔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日韩是近邻,同为亚洲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共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开启了三国合作。中日韩合作启动25年来,逐步建立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和70多个工作层机制为支撑的合作体系。据汪文斌介绍,李强总理将同日、韩领导人共同出席三国领导人会议、中日韩工商峰会等重要活动,就中日韩合作交换意见。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演变的背景下,中方期待此次会议为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能,更好实现三国互利共赢。中方愿同日方、韩方一道,落实《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等重要共识,深化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起步于东盟10+3会议。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后至2019年期间,一共举行了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由日本、中国、韩国轮流担任主席国。最近一次会议还是在2019年12月于中国四川成都举办。会后发表了《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通过了“中日韩+X”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等成果文件。

2023年“中日韩合作之日”庆祝活动(新华社图)

推动三国合作重回正轨

其实,疫情后恢复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呼声不断。按照惯例,中日韩对话从工作层面磋商开始,随后依次召开外长会议和领导人会议。去年上半年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牵头举办的第一届“中日韩展望对话会”上,来自中日韩的政商界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有必要尽快重启自2019年底以来中断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去年11月26日,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外交部网站信息显示,在出席第十次中日韩外长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先后与日本外相上川阳子以及当时的韩国外长朴振会面。

王毅当时表示,中日韩合作已成为东亚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覆盖领域最广、内涵最丰富的多边合作架构,切实服务了三国发展,造福了地区人民。中日韩合作发展历程表明,三国合作具有深厚基础、强劲需求、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日韩应以更进取姿态,为促进地区和全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方将继续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同韩方和日方共同努力,推动三国合作重回正轨,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新贡献。

今年5月中旬,新任韩国外长赵兑烈访华。这是韩国外长时隔六年半后再次访问中国。彼时就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韩国学者就表示,赵兑烈此访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中日韩领导人的会议恢复做准备。

此外,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也将在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中日韩工商峰会于2009年借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之机成立,旨在扩大东北亚经济合作和交流。上一届会议于2019年在中国成都举行,之后也因疫情停摆。

中日韩经贸合作不乏亮点

中日韩三边合作秘书处的数据显示,目前中日韩已建立了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对话机制,这些会议和对话机制已成为三国深化合作的主要平台。三国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多亿美元,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从17%提升至24%。三国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多年来,中日韩三国间的合作不乏高光时刻。比如,在2012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宣布于2012年内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FTA),并于会后签署了《中日韩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举行。目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已完成16轮。

在2019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发布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中明确,中日韩三国将在RCEP谈判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质量、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

恒宽资本创始人宫里启晖(Hiroki Miyazato)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中日韩三方合作需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降低贸易、资本以及技术合作领域的相互壁垒。他期待,中日韩自贸区的落实和深度合作,以及三国在货币互换协议以及贸易结算货币多元化等领域进一步探索。

作为东亚地区最核心的三个经济体,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将是一个拥有15.2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总量20%以上、三国间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20%的巨大经济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