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半导体设备制造上市公司北方华创(002371.SZ)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线上业绩说明会。说明会期间一位投资人向公司董秘提问时指出:"时隔一年,(公司)股票更便宜了,似乎您的努力没有得到市场认可,这可怎么办呢?"
对此,北方华创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王晓宁回应:2023年A股市场较为低迷,今年以来公司在保持业绩增长的基础上加强了与投资人的沟通交流,长期来看公司市值与经营业绩是匹配的。截至发稿,北方华创股价报304元/股价,涨幅5.92%。
根据此前申万宏源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以来,A股电子行业公司的平均滚动市盈率水平处于缓慢上升状态,截至2024年4月,这一数据低于历史中位数的水平。
以北方华创为例,4月29日,北方华创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59亿元,同比增长5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90.40%。
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公司在财报中指出,营业收入同期主要因为公司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刻蚀、薄膜沉积、清洗和炉管等工艺装备市场份额稳步攀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同比增长是因为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北方华创近四个季度以来业绩持续增长,公司股价始终徘徊在230元-350元之间,该公司曾在2021年11月创下451.78元的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5月10日,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举办后,北方华创股价下跌超过5%。中芯国际CEO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与部分12英寸产能供不应求相反,8英寸仍处于低谷,预计来年年中之后才会恢复到行业健康水平。"8英寸线由于是少量多样的产品,对价钱不是很敏感,所以不会再出现持续降价的情况。" 赵海军称。
赵海军的判断被部分机构解读为是向半导体设备行业吹冷风,尤其是面向成熟制程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针对中芯国际管理层所述的状况,今日公司首席财务官李延辉回应表示,公司1-5月新签订单保持良好趋势。
事实上,除了北方华创,天风证券分析指出,当下的电子板块正处于一个业绩逐渐改善,但市场还不太买账的状况。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风险偏好还未明显回升,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公司的主营产品仍以成熟制程为主,价格不高,再加上扩产后折旧和摊销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毛利率承压。
此外,天风证券还指出,成熟制程的需求更多与经济周期相关,而非遵循AI产业周期的逻辑。因此,市场认为现在宏观环境还没好转,终端需求会面临压力。
北方华创高基数下的业绩成长压力也随之而来,各领域终端需求如何演绎或是国产半导体设备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宗并购均为同业间并购,上市公司拟借此扩大经营规模,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北方华创计划通过“两步走”取得芯源微的控制权,首笔股权转让已于3月10日签署,交易作价16.87亿元。
目前5家半导体设备公司营收、扣非净利双增长
中芯国际11日盘后披露机构调研,预计2025年行业继续成长,AI领域增速预计超10%,工控和汽车领域需求目前仍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