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3年。
按3至5分钟内可获取配置
广州市将根据科学规划、注重时效、优化配置总数的原则,结合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分布距离、重点区域、场所面积等因素,按照3至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每台AED须按照“1:10”的比例要求,组织人员培训。
AED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应安装在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位置。广州市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建立AED电子地图、导航和远程管理系统,实现AED位置信息、品牌型号、配置单位、功能状态、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在线管理。
特殊场所AED设置有数量要求
《规范》对于特殊场所的AED配置,做出了详细的数量标准规范。具体规定了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设施、政务服务大厅、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学校、养老机构等不同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标准。
其中,在近日引人关注的运动场所、运动人群安全保障方面,规定了每个体育场馆的每个楼层配置1台,单平层面积每超过4万平方米的增设1台;大型商场每个场所至少配置1台;每所学校(含幼儿园)校(园)区至少设置1台;每个养老服务机构至少配置1台。
每日至少检查1次
《规范》要求,各单位配备AED后,每台AED须按照“1:10”的比例要求,组织在AED安装点附近工作的10名以上工作人员完成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规范化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或相关培训合格证明。
各场所的AED使用、管理主体,以信息化或人工巡检的方式对每台AED每日至少检查1次;AED的日常使用、管理主体应制定针对突发心搏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举行应急演练(每年至少1次)。
最高法发布通知,强调从源头上防止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严禁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或者出于趋利性目的,对涉企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
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
F1通过结合体验经济与注意力经济,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轻和女性观众,成为全球体育产业变革的典范。
除中小学外,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施行春假或秋假。
全球体育用品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中国市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