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年前海南开始建设自由贸易港至今,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框架,“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自贸港政策制度已初步建立,成为了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
7月12日,海南组团亮相上海,举行“成型起势自贸港:海南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专场新闻发布会。
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FDI年均增长46%
“这六年,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海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陈怀宇在发布会上表示,首先,自贸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比如,“零关税”清单、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等自贸港政策文件相继落地实施。而且这些政策还在不断滚动升级;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扩容,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正式上线等;今年还扩大了59国人员免签入境海南事由,除了来海南旅游,外国朋友们来海南开展商贸、访问、探亲、医疗、会展、体育竞技等活动都可以免签入境,并且可以在海南岛内停留30天时间。
其次,自2023年正式启动封关运作各项准备以来,他们努力落实任务、项目、压力测试“三张清单”,今年将全面完成封关软硬件建设,同步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压力测试,确保如期实现封关运作目标。
在制度集成创新上,海南省以解决政策落地的堵点、无应用场景的痛点、成效不明显的难点等为出发点,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6批140项,其中11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
为了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海南省用好RCEP与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出台扩大货物贸易创新发展规模、推动双向投资等20条落实RCEP规则的举措,推动实施暂时出境修理、进境修理等有关税收政策,境外律师执业等10个领域开放实现突破。同时,发起全球自贸区(港)伙伴关系倡议,成员达34家。加快构建“两个基地”“两个网络”“两个枢纽”。目前,当地已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恢复和新开境外客货运航线51条,QDLP、QFLP等新业态实现从无到有,2023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较2019年增长12倍。
中共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宇飞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自贸港是在越来越注重对外开放。比如,海南实行全国最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行三张“零关税”清单。在双向投资政策方面,自贸港三大产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境外直接投资(ODI)2023年实际对外投资金额38亿美元,排名全国第七;外商直接投资(FDI)2023年排名全国第十,六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约46%。此外,今年5月,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正式上线运行,资金“跨一线”可依法自由划转,除证券投资外,开展资本项下业务更加自由便利。今年2月59国人员免签入琼事由进一步扩大到除学习和工作事由外的其他领域。
与此同时,自贸港也更加注重优化扩容和政策集成了。“海南的优惠政策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动态变化是市场主体驱动的。”李宇飞举例称,“零关税”三张清单从2020年到去年年底已经全部实现了一轮迭代升级。海关总署已将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审批权下放至海南。两个15%所得税政策也颇受企业和投资者关注。2023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户数、个人所得税优惠的个人数都增长两成以上。
来自企业的鲜活案例是自贸港若干种优惠政策叠加应用的缩影:海南有一家企业从2021年到2023年年底,通过享受加工增值超过30%内销免关税政策,减免税收2.6亿元;通过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2000万元;通过享受进口设备免关税政策优惠超150万元,利润和其他地方相比增加了近3亿元,还享受了EF账户、通关便利化以及个人所得税等其他政策。
他认为,自贸港也在越来越注重法治化和制度创新,“国家为海南自贸港专门量身定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应该说是把一系列政策制度设计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是制度性的,海南的优惠政策是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作为支撑依据的”。另外,国家立法法明确海南可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在制度创新方面,他们累计发布了16批140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有11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
比如,博鳌乐城有个医疗旅游特区,已累计引进国际创新药械近四百种,成为特许药械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在创新方面有几个特点:一是药监和卫健监管合一;二是真实世界数据,病人使用的药品数据可以作为进入国内审批的临床试验数据;三是特药保险;四是少量急需的可以带药离园;五是价格有优势。
破除房地产依赖,加快构建产业体系
随着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经济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也显出成效。
陈怀宇提出,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除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症,加快构建“4+3+3”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的“4”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增长49.9%、旅游总收入增长71.9%,三大机场及琼州海峡旅客吞吐量均创新高;以国际航运、会展、空港保税维修、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海上风电装备、海工及游艇等新型工业聚力起势;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较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聚焦现代服务业,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余翔在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提出,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跑赢GDP增速。其中,2021年~2023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同)分别增长19%、5.5%、15.6%,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8、5.3、6.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2.5亿元,增长12.5%,高于GDP增速9.2个百分点。目前,海南省正在商务部指导下,研究进一步压缩自贸港版负面清单,让自贸港服务业对外开放始终保持“全国最优”。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已提前抢滩布局,QDLP、QFLP试点也有序开展,吸引红杉资本、施罗德资管、瑞士联合资管等全球头部基金或资管机构落地。
“第1个3”则是前瞻布局南繁种业、深海科技、商业航天“三大未来产业”,聚焦生物育种、海洋观测、卫星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崖州湾实验室入轨工作走在同批次前列;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达上千家,一批重大深海装备落地运行;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基本完成建设,如期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第2个3”指做好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消博会已成功举办四届,离岛免税购物成为海南旅游“金字招牌”;近6年博鳌乐城先行区累计接待医疗旅游人数76.85万人次,年均增长57%;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今年在校师生数量预计翻番。
李宇飞也用数据举例说,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优化了产业结构,也提升了经济活力和流量。比如,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经营主体数量突破398万户,同比增长近四成(39.8%全国6.24%)。2018年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以每年65%的增幅持续增长。近五年来全省引进各类人才超70万人。
背后的比较优势和跨区域合作
在陈怀宇看来,自贸港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海南自然环境的比较优势、政策和开放红利的比较优势。
他解释说,自然环境的比较优势是“三度一色”,也即温度优势,适合发展种业;深度优势,有条件发展深海科技、深海产业;纬度优势,有利于发展航天产业。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则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政策和开放红利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海南是中国内地对外资最为开放、税负最低的地方,同时当地的政策体系稳定可预期。
其中,中国内地现行的一般企业所得税是25%,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是15%;中国内地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是45%,而在海南最高按15%征收。这个税率相比新加坡和香港也较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律形式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惠政策固定了下来。中国在国家层面为海南自贸港单独立法,目的就是告诉全世界的投资者:海南的对外开放不会变、优惠政策不会变、前景会越来越光明。”他表示,海南自贸港正成为中国开放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热土,2018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以每年65%的增幅持续增长;近三年实际境外投资规模都保持了三位数增长。
202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在此框架下,双方每年度共同印发沪琼重点合作事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陈怀宇举例说,在医疗卫生合作上,海南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9家医院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先后有24个药械产品纳入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乐城28种海外特药产品纳入“沪惠保”。
专家表示,中国的产业是很有竞争力的,中国融入新一轮的全球化,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持续优化外资企业服务,力争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各类企业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准入环境。
医疗行业处于“坡长雪厚”的周期,更需要寻找细分标的。
在多个司法辖区范围内,外商投资相关的监管审查呈现了趋紧态势。
《方案》提出,促进本市临床试验规范有序开展,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