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了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算力的提升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国产算力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优势、政策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战略建议。
一、国产算力企业的机遇与市场优势
(一)宝贵的发展机遇
国产算力企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推动下,国产算力企业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二)产品选择与市场优势
国产算力产品正逐渐成为国内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应用企业的首选。这主要归功于多个方面。首先,国产算力产品在处理速度、稳定性和能耗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满足甚至超越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的性能标准。其次,国内算力企业更了解本土市场需求,能够提供更加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
此外,在国内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国产算力企业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更容易赢得国内客户的信任。国产算力的市场优势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和品牌认可度三个方面。国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为国产算力企业提供了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国内算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国产算力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国产算力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和良好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认可并选择国产算力品牌。
二、AI服务器的特点与市场趋势
(一)AI服务器的重要性
AI服务器是算力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专为满足AI计算任务的高性能需求而设计,与普通服务器相比,具有显著特点。AI服务器通常配备高性能的GPU、FPGA或ASIC等专用硬件加速器,显著提升AI计算任务的处理速度。它们拥有更大的内存和更高效的存储系统,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以满足AI应用对数据的高需求。通常,AI服务器预装针对AI计算任务优化的软件栈,包括深度学习框架和算法库,便于用户快速部署和运行AI应用。
(二)市场趋势
与普通服务器相比,AI服务器的价值量更高,体现在其高性能的硬件配置、专用的软件优化以及针对AI计算任务的特殊设计。未来市场对普通服务器的需求可能逐步向AI服务器转移,这一趋势主要由几个因素推动。首先,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部署AI应用,对AI服务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其次,AI计算任务对算力的需求远高于传统计算任务,普通服务器难以满足这种高性能需求,而AI服务器则能够提供更强的算力支持。尽管AI服务器的初始投资较高,但其高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带来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短的计算周期,从长远来看具备更高的成本效益。
三、A股上市公司如何把握国产算力发展机遇
(一)技术研发与创新
A股上市公司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算力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包括处理器设计、算法优化和系统架构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产算力产品。
(二)市场应用与合作
A股上市公司还可以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应用领域,与人工智能应用企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算力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互利共赢。
(三)供应链管理
A股上市公司也应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和关键部件的供应稳定,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秀供应商的合作,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四)政策动态与合规性
A股上市公司需密切关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和法规变化,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确保企业运营和产品研发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降低合规风险。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A股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把握国产算力发展机遇,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国产算力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壮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国产算力企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北京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国内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标准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院将致力于算力等基础支撑和关键技术的标准化研究,以及探索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场景的应用标准,旨在提升算力效率、保障算力安全,并促进产业升级。
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
不仅是所需的设备,数字经济对环境的影响还贯穿在设备和ICT基础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支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结合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拓展业务领域,强化协同创新。到2026年,全市超级算力应用率达到70%以上。
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标准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国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