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A股创新药板块指数涨1.20%,板块内的个股如诺思格(301333.SZ)、泰格医药(300347.SZ)、丽珠集团(000513.SZ)、百利天恒(688506.SH)等个股涨幅超过3%。
前一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决定》具体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决定》下发之前,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截至目前,《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尚未正式对外发布。
在政策频频吹风下,如何支持创新药发展,受到医药行业高度关注。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等待细则进一步落地。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创新整体发展迎来了实质性的飞跃。据IQVIA统计,中国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贡献率从2013年的4%增长至2023年已经达到28%,中国的医药企业研发全球贡献率已经超越欧洲,仅次于美国。站在新的高度下,我国医药创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创新药的研发需要资金源源不断投入,而我国多数创新药企的研发主要依赖的是外部融资,只有个别企业才能靠自身的利润。过去几年,随着医药资本寒冬出现,一些创新药企再融资困难重重,给创新药研发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当前,整个行业仍处在资本寒冬中。
有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行业遭遇的资本寒冬,除了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创新药回报不及预期有关,最核心的就涉及创新药的定价以及支付问题。
当前,医保是药品市场最大的支付方。为了满足患者临床需要,同时鼓励新药创新,国家医保层面这些年也做了大量工作,很多新药获批当年即可进入医保。不过,行业对于医保的“灵魂砍价”一直颇有争议,因为创新药不进医保就难以放量,但降价太多进入医保又无法保障最终的市场回报。新药研发的特点是“九死一生”,大部分项目都会以失败告终。少数成功的项目,如果不能实现巨额盈利,就很难补偿多数失败项目的沉没成本。
“目前创新药进医保后的价格,相当于市场价格,理论上讲,医保应该决定的是医保支付的比例,而不是药品最终的价格。”上述生物医药创始人表示。
“国家医保基于‘保基本’原则,创新药要全部靠医保来支付,并不现实,医保也无法解决创新药支付的所有问题,创新药支付应该走多元支付道路,我们也在期待政策针对这块,有更多动作出现。”有负责创新药企政府事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表示。
今年以来,关于创新药如何定价以及支付,也是行业讨论的焦点。
今年3月24日,在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题为《努力完善创新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演讲中表示,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医保支付办法。创新药价格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不能明确这个基本原则,市场就会变得不可预期,就很难有人投资创新药。
“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仿制药产业基础上,基本定位是‘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职工个人账户、地方统筹、按价格比例支付、大病封顶的制度框架已经形成,所有的医保资金都已用于支付现有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的药品和服务,没有额外的资金支付成批量上市的创新药。医保资金还面临着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的压力,面临着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和慢性疾病日常管理的压力,面临着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压力等等。”彼时,毕井泉认为,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创新药开辟新的支付渠道。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必须明确基本医疗保障的边界,明确基本医疗“保基本”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为商业医疗保险创造发展的空间;必须公开各类疾病的医疗数据,便于保险公司在精算的基础上推出适当的医疗保险产品;必须抓紧制定商业医疗保险法,依法规范承保人和投保人的权利义务;必须推进商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医保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与商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任何创新产品都是先由有支付能力的群体为创新产品买单,逐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商业健康险的保障目前主要聚焦于院内责任,尤其是住院责任,特药赔付金额占比少。无论是门诊,还是院外自费药的保障,仍存在较大“空白”。
这次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中,既有“新面孔”,即今年上半年才刚刚获批上市的新药;也有“老面孔”,即此前经历过闯关医保谈判失败的药物。
医疗行业处于“坡长雪厚”的周期,更需要寻找细分标的。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04.63亿元,同比下降4.36%,不含新冠相关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31%。
《方案》提出,促进本市临床试验规范有序开展,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进一步提升临床试验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