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今日逆势走高,盘面上,齐鲁银行涨超4%,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渝农商行、建设银行等均涨超2%。同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资金面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主力净流入居前,分别为6.94亿元、3.93亿元、2.76亿元、2.73亿元。
消息面上,昨日央行公告,一年期、五年期LPR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3.35%、3.85%;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0%调整为1.70%。
中信证券黄宏飞认为,高股息策略是当下较为推荐的策略,内部也有结构分化。深圳高平聚能资本谢爱民认为,央行调低利率衬托高股息价值。国融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刘云龙认为,高股息概念性价比正在降低。
万联证券研报表示,2023年末以来,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盈利预测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高股息策略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其中长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动高股息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因素。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往后看,高股息策略中,分母端的支持因素或已较多反应,而分子端的稳定性成为高股息选股的重点逻辑。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另外从分红的角度看,分红率的提升,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不过,由于银行本身商业模式的限制,净利润除了分红外,留存收益部分作为重要的资本内源补充,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的要求,推动未来业务和规模的扩张。综合考虑银行股当前的股息率以及估值水平,短期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后续经济逐步回暖以及信用风险的改善,或带来新一轮的行情催化。
美观近期大跌后,投资者资金又有回流迹象。特朗普也终于在关税政策上软化。但华尔街对美股是否走出贸易政策阴霾,分歧仍存。
2025年伊始全球再掀发债潮。
以时间换空间,耐心等待行情到来,不失为当前最好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大举涌入股票市场,资金主要流向美国和欧洲市场,美国股票基金单周净流入373.7亿美元,占全球资金流入的绝大部分。
新一期LPR预计将下调;成品油再迎调价窗口;存量房贷利率将批量调整;华为原生鸿蒙之夜暨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将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