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深圳金融监管局通报2024年上半年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围绕“养老金融”大文章,介绍了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注入金融新动能 各项指标稳中有进
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2.63%;保险机构实现原保费收入1121.66亿元,同比增长8.82%。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56%,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05%。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截至二季度末,深圳金融监管局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61.46%。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68%和30.10%,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规模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35%。
普惠金融方面,上半年末,深圳金融监管局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3%;贷款户数134.26万户,同比增加9.07万户。上半年深圳地区累计新增首贷户12462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0.93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6月末,辖区保险业为行业积累人身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6153.32亿元,同比增长15.37%。2024年“深圳惠民保”累计参保人数608万人,保费不变情况下,通过下调免赔额、拓宽保障范围及新增健康服务项目,让群众保障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加快推动“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保险等产品发展,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深圳金融监管局聚焦深圳所需,发挥金融所能,紧密协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养老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深圳养老金融发展。
深圳金融监管局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做好个人养老金系统、流程、产品、信息化等配套服务工作,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办理,丰富产品货架实现各类型金融产品全覆盖,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有21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05.78万户。
目前,深圳积极争取商业养老金试点资格,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投向养老健康领域。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辖内6.2万人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销售金额44.16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辖内两家人身险法人机构设立或参股养老服务公司,已有十余家保险机构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在适老金融服务方面,深圳制定了全国首个金融适老服务标准,完成了首批684个网点“智志助老e站”挂牌和1517个营业网点无障碍改造,推进手机银行、互联网银行等适老化改造。
为更好助力深圳“老有颐养”,推进“银发经济”,近日,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地方金融局印发《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加快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金融产品养老属性突出、金融资源协同养老事业发展有力的深圳养老金融发展格局,出台7方面15项措施,提出深圳养老金融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系列举措,为深圳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绘制“施工图”。
深圳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飞鸿表示,目前,《实施意见》已经印发给各区民政部门以及辖内各银行保险机构,下一步将抓好落实,细化工作方案,完善配套制度,加大个人养老金业务提质扩面增效,引导保险机构将商业保险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融合发展,打造深圳养老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奋力打造养老金融的“深圳样本”。
广州老博会是助力广州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展品覆盖银发经济全产业链,汇聚超3000种前沿养老成果。
近年来,肇庆市相继印发《肇庆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
规定提出部分机构不得收取会员费、预收养老服务费期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等条款。
围绕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有效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民政部: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 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消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