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在半导体产业领域的动作频繁。继本月初索尼集团、三菱电机等八家日本主要半导体制造商宣布将向日本国内半导体领域投资5万亿日元后,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再次点名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产业,他称日本需要维持对本土人工智能和芯片的投资并表示希望尽快提交支持下一代半导体生产的法案。
就在本周,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修改《基于出口贸易管理令附表一及外汇令附表相关规定的货物及技术省令》,在出口管制物项清单和技术清单中新增5个物项,皆与半导体相关。
日本政府当前的一系列行为被市场解读为是该国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重返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地雄心的体现。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单纯依靠“砸钱”并不能治好日本半导体产业当前的痼疾。
近年来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日本财务省法人企业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日本在包含半导体在内的信息通信设备相关领域的投资额为2.1万亿日元,这一数据在五年内增长了30%。
去年4月,日本政府还成立了AI战略小组,负责讨论与AI相关的国家战略。据了解,而为了更好地支持AI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在去年6月发布了更新后的半导体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将国内生产的半导体销售额增加两倍,达到15万亿日元以上。为达成这一目标,将需要官方和民间追加约10万亿日元投资。
日前,已经有索尼、三菱电机、罗姆、东芝、铠侠控股、瑞萨电子、Rapidus、富士电机等日本国内八家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确定将在2029年前向日本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投资5万亿日元。
不过,此番砸钱恐难立即砸出日本国内AI产业的繁荣。按照官方说法,日本企业将增加对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逻辑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这些投资将成为影响未来日本AI、脱碳和电动汽车等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技术。从上述八家公司所处的赛道也可以看出,相比直接将钱投向与AI和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算力芯片,日本当前的投资心态更类似于信奉“磨刀不误砍柴工”。
事实上自人工智能走热以来,相比英伟达、英特尔等美国“七巨头”,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头部半导体企业在AI市场上的声量颇微,日本国内当前也鲜少跑出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尽管日本财务省财政系统委员会下属小组委员会提交的数据显示,日本政府将在未来三年对半导体企业补贴3.9万亿日元,但是这3.9亿日元规模的补贴中只有5000多亿日元属于直接的现金补贴,剩余基本来自GX债券。据了解这种债券主要用于支持日本国内经济的绿色转型,以期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而相比之下,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的规模可能要更大。以2022年8月成立的Rapidus公司为例,该公司当前希望在AI领域实现突破,计划在2025年4月启动试生产线生产2纳米制程的芯片。仅这一计划就需要近2万亿日元规模的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在2020年前后全球贸易摩擦背景下,日本政府此前倾向于将半导体定位为一种经济安全领域的重要物资而非一种用于追求在算力、制程方面领先的竞争工具。这使得本就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失去昔日光辉的日本半导体产业或将进一步错过本轮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产业机遇。
相比资金上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更需要在观念和立场上作出转变。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颖此前对第一财经分析,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主导了多项举措,鼓励企业向专业化转型。但是,许多日本半导体公司无法或不愿意适应全球行业的新兴趋势,这是日本半导体生产能力衰落的主要原因。
同时,朱颖表示,数字产品在日本的销售停滞,也是日本半导体企业失去竞争力的一个原因。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少企业的研发,公司也不愿从高收入部门(例如半导体设计业务)剥离,从而破坏了向专业化转型的努力。
在朱颖看来,日本政府当前的芯片战略是全球化发生质变的产物,安全考量置于经济效率之上。日本政府虽然已认识到昔日的产业政策有失败之处,也意识到日本失去了芯片制造的绝对优势,但美国当前迫切需要日本配合美国的战略实施,日本只能在配合美国的同时也倡导芯片的“战略自主”。
截至发稿,该股涨幅收窄,涨0.76%,报90.38元,成交额3.01亿元。
自被列入CMC清单以来,中微公司竭尽所能积极地同美国国防部进行沟通、澄清事实,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不符合CMC清单的认定标准,并要求其将中微公司从CMC清单中移除。
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当天晚些时候发布提示信息,警告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
日本气象厅称,在南海海槽大地震假设震源区域的板块边界未观测到异常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动。
九州岛是日本旅游业和半导体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