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在四周内对自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临时反倾销税。
在7月25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欧盟委员会7月19日发布对华生物柴油反倾销调查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中方对欧方在生物柴油行业的保护主义行径表示高度关切。”
何咏前说,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地,自中国进口生物柴油是为了满足欧盟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加快实现自身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目标。
何咏前表示,中方多次强调,欧方征税措施只会抬高相关产品成本,损害欧盟相关产业和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绿色转型进程和中欧经贸合作大局。
何咏前称,中方一贯主张合理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敦促欧方不要贸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与中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关切。
2023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欧盟生物柴油委员会(EBB)于2023年11月7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生物柴油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倾销调查期为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今年7月1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多家中国公司的拟议临时反倾销税决定。
EBB在本月初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自中国进口生物柴油影响了许多欧洲生物柴油生产商。例如,雪佛龙可再生能源集团在德国暂时解雇了工人,壳牌暂停了在荷兰的生物柴油厂建设,英国石油公司暂停了在德国的生物燃料项目,阿根廷能源公司关闭了一家生物炼油厂。EBB称,“虽然中国的进口不是这些决定的唯一原因”,但加剧了生产商面临的困难。
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实施期限自2025年7月5日起5年。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表示,此前宣布的截止日期仍具灵活性。
此次,欧方不顾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一意孤行,利用单边工具,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而且严重破坏公平竞争。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双方一致同意,应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为中欧今年重要议程做好经贸准备,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双方围绕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反倾销案、出口管制等紧迫而重要的议题进行了专注、坦诚、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