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9日),浙江、甘肃两地联动举办大会,两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共同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做开工动员。
这是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该工程动态投资约353亿元,线路全长约2370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计划于2026年投运。项目还在甘肃配套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届时每年将有约360亿千瓦时的电量送往浙江。
“相比交流输电线路,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等优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国网浙江建设公司上虞换流站项目副经理段尧说。
2021年6月,甘肃、浙江两省签署《联合推进陇电入浙特高压直流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明确将甘肃作为“外电入浙”送端省份。
据悉,陇电入浙建成后,每年向浙江输电约360亿千瓦时,占全年总电量约6%,以充沛电力资源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超212亿千瓦时,可替代640万吨燃煤、减少1700万吨碳排量,加速浙江能源消费结构“向绿”转型。陇电入浙还将助力经济发展,该工程预计拉动投资超8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2.4万个。不仅支持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带动全国产业链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陇电入浙配套电源大基地已在金昌市金川区布局风电100万千瓦,在武威市民勤县布局风电100万千瓦和风光同场区域400万千瓦,在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分别布局光伏300万千瓦和200万千瓦。这也是每年送浙超212亿千瓦时绿电的主要来源。考虑到风电、光伏受天气影响,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为了在新能源发电较少时“有电可供”,配套项目还建设有400万千瓦煤电、20万千瓦光热和不低于200万千瓦/2小时的新型储能。
“煤电的可调节能力较强,当新能源发电较少时,煤电机组可以配合其提升发电能力,实现调峰。”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刚说,两者“打捆”外送,正符合国家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的产业政策。此外,新能源电力过多时还可以转化为热能或储存在电池中,待发电较少时再外送。
作为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陇电入浙应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发成果,极具含金量。“特高压直流好比大飞机,容量大、效率高、距离远,但单向飞行、有固定的起降点,灵活性欠缺。”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段业主项目经理金韬打了个比方,而柔性直流好比直升机,灵活起降、响应迅速、可控性好,特高压柔性直流有效整合了两种技术优势。
此次,陇电入浙在线路两端都采用了柔性直流技术,能实现电流反向传输和毫秒级控制,支持两省能源互济。
在国家双碳目标、风光发电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西电东送”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更加紧迫和更多的现实挑战。
破解用地保障难,鼓励物流业“上楼”,驱动物流项目“向空中要效益”,灵活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
推进建立健全跨国跨境电力交易机制,推动将香港、澳门纳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成澜湄区域跨国级共同电力交易市场,在更大范围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点击查看长三角一周新政策、新动向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今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