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2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广东省中医药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该报告显示,广东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连续7年来累计投入35.85亿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报告指出,目前,广东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4万个(家),其中中医医院2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1854个,21个地级以上市基本实现中医医院全覆盖,30万人口以上的县实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覆盖,基本形成以省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市级为枢纽、县级为骨干、街道乡镇和社区乡村中医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同时,广东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确定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暨南大学中医学院等6家中医药学院入选省内首批高水平中医药学院建设单位。
此外,广东推动医保支付向中医药倾斜,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类医院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已将1390种中成药、1655种中药饮片、1329种中药制剂纳入该省医保支付范围。
报告建议广东加快推进国家重大中药研发基地、物流基地、融资平台、交易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大力打造大湾区中医药交流平台;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步伐,将中药安全性标准纳入中药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国际临床试验和药材国际标准的融入、制定工作。
打造集前沿研究、交叉融合、国际合作、产业孵化为一体的世界级创新引擎,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坚守办学定位,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医药服务供给侧规模扩大、需求推动下的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制度运行压力加大,凸显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迫切性。
这一创新生态不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注入了人才与技术的“源头活水”,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阳经验”是因地制宜发挥医保支付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一系列支付政策的设计避免诱发临床行为异化,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将更多的医保基金用于有效的医疗服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