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本次会议认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多位受访者表示,要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消费、投资、就业、外贸等的支持。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地提振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本次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这一表述确立了更加积极的政策基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体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既要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又要储备增量政策措施,同时也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上半年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他解释,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7%,为近5个季度以来最低,特别是居民消费恢复较为疲软,市场信心和预期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向市场发出更加明确信号,有助于从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做好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工作。
财政政策发力点方面,本次会议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加快专项债发行和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他提出,财政支出加力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三保”领域。
围绕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明明表示,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稳定人民币汇率依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标。7月人民银行的一系列降息举措已经落实了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支持经济企稳回升。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针对性地落实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配合做好五篇大文章。
此外,会议再次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根本上是要为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可预期、更稳定的政策环境,进而稳定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激发和扩大经营主体投资和消费需求。”董希淼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增强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一致性,同时也要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
本次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提振消费一直是近年来政策的重点。在连平看来,中低收入群体规模巨大,对消费增长有潜在推动和促进作用。据统计,当前我国约有9亿中低收入群体,约占总人口的64.3%。若十年内,中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能提升1万元,那么按照当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8%的比重来计算,则将至少带来6.1万亿元的消费增量,有利于进一步有效扩大内需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基于此,连平建议要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体系, 提升居民服务消费能力。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数和增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幅提升农民服务消费能力。
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董希淼建议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加大资源投入,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逐步降低贷款利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为居民提供更加普惠化、数字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例如,可以配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出住房置换、住房租赁及二手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专属贷款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亦有专家建议,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顺应绿色发展趋势,保险公司可加大车险产品创新,妥善解决家庭自用的新能源汽车保费高、投保难等问题,化解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相关部门可以出台针对新能源车险的优惠政策,如向保险公司提供适当补贴以及数据支撑,为保险公司产品创新提供支持服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会议强调,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根据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数据,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对名义GDP的贡献率下降39%,拖累名义GDP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下半年政策工具箱内仍有不少举措可用于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连平对《金融时报》记者分析,预计下一个阶段,住房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部分大城市可能会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各地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有望加快脚步,促进存量住房加快去化节奏,平衡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房地产方面的政策目标是多重的,主要是防风险、去库存(增量和存量结合)、保交房、新模式在内的多目标协同。“这几个目标之间,要寻找切入点,比如收购存量在售新房做保障房,既能去库存,也能改善房企资金链,从而压实房企在保交房上的主体责任,还能防风险扩散、筹集保障房等等。”他分析。
财政政策工具箱里都有哪些“宝贝”?国家的钱袋子又投向了哪些领域呢?
近些年财政部、发改委加大了对专项债项目审核力度,希望把好项目筛选的第一道关,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注后续安排。
尽管不少专家对当前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有共识,但力度多大、支出重点在哪则有不同看法。
地方借的5.4万亿元资金,四成多用于偿还旧债,剩下的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