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机会在哪儿?
不久前,Meta CEO扎克伯克在与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对话中大胆预测:AI驱动的智能眼镜将会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移动版。
支持扎克伯格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是,Meta与雷朋眼镜联名的智能眼镜Ray-Ban Meta已经卖出超百万台,且持续缺货,成为行业里的“小爆款”。一款产品的出货量跨过百万大关,是市场认可度的重要印证,这意味着它不仅精准捕捉到了用户的深层次需求,还可能具备重塑市场格局的潜力。
不久前,比尔·盖茨在一档博客节目中也表达了对AI硬件的看好,他称AI的普及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方式,而耳机和智能眼镜将成为AI硬件的两个重点领域。
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落地应用,智能可穿戴硬件行业站上新的技术节点。从科技巨头到创业公司,不少都瞄向了AI可穿戴设备,以眼镜、耳机、挂饰等作为产品形态发展的方向。
爆款来了
Ray-Ban Meta走红前,在智能眼镜领域,Google Glass早已沦为“时代的眼泪”,今年苹果的Vision Pro也未能激起热烈的市场反响。谁都没想到,一款没有显示屏幕、外形类似普通眼镜、功能相对简单且售价更低的眼镜,一下子成了爆款。
此前国金证券估算,今年第二季度Ray-Ban Meta出货量或达50万台,年化销量达200万台。
“据我了解,在市场上正在做类似Ray-ban Meta智能眼镜产品的公司就超过20家。”蜂巢科技CEO夏勇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
越来越多的巨头涌入这一领域。近期,多家科技公司公布了与智能眼镜相关的专利和技术进展。
昨日微软已获得两项关于AR眼镜的重要专利,分别聚焦于提升智能眼镜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与位置追踪能力以及提升拍摄图像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微软计划杀入搭载摄像头的AR眼镜领域。近日,华为一项名为“一种智能眼镜”的发明专利也被披露。
更早之前,苹果于今年5月申请未来智能眼镜的新专利,该智能眼镜采用“主辅双屏幕+LED阵列”的设计,具有三重显示系统、精准定位、个性化服务与交互等特点;Meta也已提交两份关于未来AR智能眼镜的相关专利,扎克伯格还透露,Meta正在研发下一代AR智能眼镜,性能将远超Ray-Ban产品。
从已经面向市场的智能硬件来看,除了Ray-Ban Meta外,可穿戴吊坠AI设备Limitless发布两天就获得了过万订单,三星入局AI戒指,Solos更是发布了首款集成GPT-4o的智能眼镜AirGo Vision。在国内,包括小米、华为都推出过智能眼镜,但总体以无显示屏的音频眼镜为主,在AR 眼镜领域,Rokid、 雷鸟创新和 XREAL等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并且都在今年拿到了新一轮的亿级融资。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高昂的研发成本、复杂的技术难题以及尚不够强烈的市场需求,使得许多智能眼镜项目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在硬件方面,如光学显示、电池续航、芯片处理能力、重量等,是制约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功能方面,以拍照功能为例,有从业者告诉记者,有摄像头的智能眼镜,在不同文化和市场中可能面临隐私保护和社交接受度的问题。尤其在高密度人群场合,比如会议室或地铁上,用户可能对佩戴可能记录或拍摄设备的眼镜感到不适。
例如,2022年时小米曾推出具备拍照功能的小米智能眼镜。作为该产品背后的企业负责人,夏勇峰告诉记者,今年在推出自有品牌后,开始转向智能音频眼镜赛道。他表示:智能眼镜市场的发展远比预期中的要复杂和艰难。“因为此前市面上并没有类似成熟产品可以做体验上的锚定。”
轻量级智能眼镜成新风口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迭代,智能眼镜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轻量级的AI智能眼镜成为被业界看好的方向,其接近传统眼镜的设计减少了突兀感,加之增强现实(AR)技术的潜力,正在克服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头显所遭遇的某些阻碍。
扎克伯格预计,尤其是300美元的价格、无显示屏的AI眼镜将会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产品,最终可能会有数千万人、甚至数亿人拥有这些眼镜,届时用户能与一个互动能力超级强的AI对话。
这也对智能眼镜的体验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在外观和佩戴体验上与普通眼镜无异,还要让用户方便随身、高频高效地感受到AI交互带来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
在探索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的方向上,目前,智能眼镜有望通过与手机的连接,用户可以调用AI 助手,如实现信息汇总播报、疑难解答、实时翻译等功能。以通知播报为例,在熄屏状态时,可以针对QQ、微信、飞书等APP的信息,先通过背后的AI进行信息汇总,并对信息的核心内容进行播报,在保证不错过重要信息的同时提高效率。
Ray-Ban Meta爆火后,业界是否会迎来“百镜大战”尚未可知,但毫无疑问的是,智能眼镜市场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成为关键。
夏勇峰认为,智能眼镜能否成功更多依赖于如何在用户体验、功能集成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而不是期待一个单一的、决定性的产品发布时刻。
这意味着智能眼镜未必有一个明确的、被大众广泛认可的转折点,也就是业界常说的“iPhone 时刻”。作为一种辅助设备,智能眼镜市场接受度和普及速度可能会是渐进的过程,类似于扫地机器人或智能马桶盖等,慢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