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8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刚刚过去的7月是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月份。
据报告介绍,7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6.91摄氏度,仅比去年7月创下的最高平均地表气温低0.04摄氏度。
报告显示,今年全球7月的平均气温虽不如去年7月高,但在7月22日和7月23日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天——日平均气温分别达到17.16摄氏度和17.15摄氏度。由于记录的差异非常微小,所以无法完全确定哪一天更热。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此前表示,全球日平均气温的突然上升与南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远高于平均水平有关。今年7月的南极海冰面积几乎与去年同期一样低,导致南大洋部分地区的气温远高于平均水平。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总体形势并没有改变。”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说,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早在2023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并将持续至全球温室气体达到净零排放为止。
2024年前10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991至2020年的同期平均气温高0.71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报告说,今年8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6.82摄氏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1摄氏度。
今年7月,我国平均气温创观测史新高,成为史上最热的7月。8月伊始,江淮、江南等地高温继续发展增强,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省会级城市未来7天高温将全勤,杭州或连遭40℃以上酷热天气。
报告指出,0.01摄氏度看起来相差无几,真正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7月以来的气温与此前年份气温的“差异”。
预计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的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甘肃、宁夏等地气温降偏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