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23-2030年)》发布即将迎来一周年,近日从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获悉,自深哈两市全面推进东北振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融合以来,深哈合作从无到有、双向奔赴、共谋发展,体制创新含“深”量持续增加、产业合作含“金”量持续提升、深哈园区含“新”量持续深化,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丰硕成果。
深哈两市以深哈产业园区建设为核心,合力打造对口合作新样板。坚持把深哈产业园作为推动龙江振兴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深哈两市探索通过整体委托的“飞地”模式共建深哈产业园区,实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对接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深哈产业园区核心区累计完成投资51.2亿元,累计注册企业662家,注册资本239.1亿元,园区内数字、生物经济产业集聚度达77.7%。
此外,在两市对口合作中,哈市坚持“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皆创新”的原则,累计带土移植、离土移植深圳政策129项,推动“深圳经验”转化为“哈尔滨实践”。学习借鉴深圳政务服务经验做法,实现与深圳“跨省通办”业务,可在哈尔滨市办理深圳市社保、医保、民政等多领域2744个事项。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累计带土移植、离土移植深圳政策129项;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19个,计划总投资1136.8亿元,完成投资410.4亿元;累计互派优秀干部任职交流41人次,学习培训677人次。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成为了左邻右里;海陆空铁多维联动,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珠海边检总站今年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断提速。
北都区被认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
人工智能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与广阔的产业新蓝海,叠加大湾区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强有力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的底气与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