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2024年度部省际会议上,与会国家部委审议通过了22项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政策措施;8月,《广东省关于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若干措施》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15项重点支持政策措施蓄势待发,将于近期发布;9月5日,2024第十五届东莞台博会开幕,重点呈现AI、半导体、智能制造、3C电子、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台企名品,以会为桥连两岸,莞台经贸合作创新高。
回望2023年9月,《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两岸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年来,东莞以一套机制、一批政策、一批项目、一个园区、一支基金、一批实事,着力打造“四新”定位——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实施方案》“1+6”政策体系,引导台胞台企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
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正交出周年答卷。一年来,一批总投资额49.38亿元的台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推动本年度莞台贸易额增长创近四年新高,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累计招收学生超4万人次。
作为“东莞之路”的同路人,超3800家台资企业在东莞发展壮大,近2.2万名台胞在莞申领居住证,5500多名台籍学生在莞就读。东莞这座“台商大本营”“台胞第二故乡”,正在两岸创新发展合作中“产”出新成效、“市”出新路径、“园”出新梦想。
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赋能——一批总投资额49.38亿元的台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步入九月,作为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的东莞数字经济基地一派火热,坐落其中的莞台产业园区传来喜讯——1号园区桩基施工圆满完成。
该产业园区是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首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已吸引16家台企签约入园,定制定建低成本、高品质厂房25.6万平方米,预计企业投资达18.3亿元。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与台湾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契合度高,为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一批总投资额49.38亿元的台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将进一步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活水也不可或缺。随着《东莞两岸方案》获批复,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下称“粤台学院”)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作为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首个粤台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粤台学院立足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需求,开设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设计(多媒体方向、跨境电商方向)、经济与金融等4个本科专业。
产业转型需创新创业带动。走好大陆创业“第一里路”,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正成为有力后盾。
该基地是国台办2015年授牌的首批青年创业基地,可为优质创业项目提供注册服务、场地办公、政策资金申请、管理顾问、技术支持、创投融资、市场咨询等一条龙产业化孵化服务。“我们提供机会和平台、整合资源,避免台湾青年创业中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成功率。”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创基地营运长黄朝凯说。
截至2024年6月,基地成功孵化了侑宸光电、芯诺电子、速测检测等优质项目,完成了259家青创项目的落户注册工作,培育出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规上企业。此外,基地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为进驻企业争取到创业启动资金累计3060万,进驻基地的项目涵盖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VR、无人机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此外,东莞也以台企之需为导向,设立政务服务业务专区,让涉台政务办理变得高效而贴心,助力台企在莞蓬勃发展。系列服务春风化雨,为众多台企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值得一提的是,明门(中国)幼童用品公司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成为了东莞台企发展的杰出代表。
《东莞两岸方案》获批复以来,更多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上半年,东莞共有高新技术台企283家,全市台资企业共3800余家,累计吸引台资206.4亿美元。当前,全市台资规上企业近1200家,一批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台资企业在莞集聚,莞台产业合作基础持续加强。
共同市场加快打造——莞台贸易额增长13.3%,创近四年新高
产业链供应链的活力,离不开国内外大循环的支撑。
展位数量突破2000个,连锁商超、电商平台等采购商超2000家,集聚一大批龙头展商。2024第十五届东莞台博会上,诸多台企参与热情高涨,携“看家好货”,共赴这场两岸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活动。
自2010年首届举办以来,东莞台博会已连办十四届,吸引近360万人次参观采购,东莞本土台湾名品借助台博会拓销路,达成意向成交金额372.5亿元,彰显了其作为服务台商台企“金字招牌”的影响力。
大陆市场正受到越来越多台企的青睐。2023年,莞台贸易总额突破1300亿元大关,占全市比重超过10%。《东莞两岸方案》出台一年来,推动今年莞台贸易额增长13.3%,创近4年新高。
作为大湾区制造业出海高地,东莞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城市外贸总量前五名,近年来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一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跑出“高度”。
《东莞两岸方案》落地一年来,随着非金融企业外债、境外上市外汇登记业务直接由辖内银行办理试点实施,外汇管理持续优化创新,更多台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截至2024年7月末,8家台资企业享受借用外债下放银行办理(含变更)试点政策红利,登记金额合计2038万美元,提款金额合计1682.5万美元。
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2024年度部省际会议审议也送来诸多“礼包”。会议除了支持东莞实施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外债、境外上市外汇登记业务直接由辖内银行办理试点政策,还进一步拓宽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的试点主体范围,将这一政策覆盖至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同时,还扩展至台资科技型中小企业。
此外,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东莞还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境内股权再投资免登记试点政策、被投资企业或股权出让方无需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登记,政策红利从“试点”走向“普惠”,彰显了东莞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决心与努力,也为两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强化了台企在大陆的长期扎根的信心。
2023年,莞台贸易总额突破1300亿元大关,占全市比重超过10%,更多合作机遇与美好前景等待着两岸企业和人民共同开创。
202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25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
明确银行在外汇代客业务中承担真实性审核责任,并不对客户业务真实性兜底和承担连带责任。
外汇管理部门要继续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工作主线,扎实做好外汇管理各项工作。
将进一步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资金管理,支持壮大耐心资本。
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稳妥推进多元分散配置,健全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多元化运用,全力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更好发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