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和创作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的邓轶青。很高兴接到主办方的邀请,能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们一起交流。在去年举办的第九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评选中,普陀公安分局策划拍摄的反诈系列短片《当骗子玩起心理学》获得了“最佳公益短视频奖”一等奖。今天站在这里,也再次感谢组委会及各位评委老师们给予的肯定,让我们有更大的动力继续创作,也与大家共同分享创作公益微电影的心路历程。
我相信电信网络诈骗大家都不陌生,它已经成为了当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的一种高发的犯罪方式,电诈手段不断翻新、人民群众深恶痛觉,如何从源头遏制这种现象?主动防范,从源头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尤为重要,这也是触动我们拍摄反诈主题公益微电影的初衷——用群众更易接受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反诈知识,提高防骗意识。所以我们尝试在传统电诈手法、诈骗类型解析宣传的同时,尝试去用公益微电影等新型工具去解读和揭秘电诈背后的底层逻辑,让群众换个维度看看这些骗术,让反诈宣传更有意思,知识点容易被记住!
作品发布后,我们的很多民警在上门劝阻和日常宣传时,会拿着这个微电影给网友们看,其中似曾相识的场景和心理感受,打开了劝阻工作的局面;我们觉得,值了!对于反诈工作,我们的这一部微电影仅仅是汪洋大海里的一朵小小浪花,但正是无数同行和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投入到当前的反诈宣传中来,更多的灵感碰撞、更多优质的创意反诈短视频、微电影,确实让老百姓的防骗意识越来越高。
让普法宣传更好看,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不用每一个知识点和诈骗类型都被大家记住。只要在遇到诈骗的时候,曾经的某一个画面、一句对白让大家有所警觉、感觉似曾相识,我们觉得就是成功。让反诈宣传,回归最本质的传播规律,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感悟。
打击和防范密不可分。反诈宣传跑赢了骗子,才能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这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对社会最好的公益。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我们普法宣传更多的合作与支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创作出更多兼具良好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公益宣传作品。
感谢大家!
——
分享者: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政治处宣传科 邓轶青
作品《当骗子玩起心理学》系列曾获第九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最佳公益短视频一等奖
12月1日下午,第三十一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开幕式暨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
第一财经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媒体使命,近年来持续深耕公益慈善、ESG以及可持续发展,先后开通了ESG频道和成立了可持续商业研究中心,努力将倡导公益和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媒体实践做深做实。第一财经也在积极推进AI技术与财经专业内容和媒体相关业务的相互融合,今年的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广告片就是第一财经专业团队通过AI技术完成的。
立志以新精品、新业绩、新探索为新时代做出新贡献的上影,目前正在加快展开探索AI新技术在影视领域的应用。相信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在各界的关注的支持下,下一个十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优秀的公益微电影,看到更多人参与到上海公益微电影节之中,看到上海慈善公益事业更进一步。
作为“蓝天下的至爱”重点品牌活动之一,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始终秉承“用影像来传递爱”这一宗旨,记录和传颂人间真善美。当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幕幕凡人善举通过微电影和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时,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十年来,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已经成为连接希望与行动的桥梁,激励着一批批创作者们投身公益事业,用镜头讲述真实故事,传递真情实感。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影像创作的角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社会责任的担当。每部作品都饱含深情,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美好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