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延迟退休政策重磅落地,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延迟退休政策对年金险等商业保险的需求或有进一步激发的作用。”针对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商业保险的影响,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包虹剑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
“商业年金险的领取时间并不受法定退休年龄的限制,通过较为充足的养老金储备,在弹性选择退休年龄及面对退休生活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她称。
包虹剑具体分析称,此次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背后的一大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对于退休生活的养老金储备有更深的必要性和急迫感。而作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力量,配备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成为民众养老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按照国际上一般的划分标准,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仍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主要依赖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近年来发展放缓,在“三支柱”中占比较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2022年开启试点,目前有超过6000万人开户,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个人养老金距离在“三支柱”中起到重要补充作用还有一段距离。
在个人养老金各类产品中,商业保险以其保障性、长期性以及稳定性特点而具有独特优势。在各类保险中,包虹剑认为年金类保险可以作为个人重点配置的考虑,因为商业年金险的领取时间并不受法定退休年龄的限制,通过较为充足的养老金储备,在弹性选择退休年龄及面对退休生活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就在近日发布的被称为3.0版保险业顶层设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着重提到需“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等。”
“相对来说,之前险企没有大力推年金类产品,现在供给端、需求端都有一些机会。”包虹剑称。
同时,业内认为,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预期寿命的大幅度延长。202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
包虹剑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以及民众对于健康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未来医疗险、长护险也将面临较高需求,但从供给端来看,这两个险种都需要继续创新,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产品。具体来说,目前医疗险在高年龄段面临可获得性较低或保费较为昂贵的局面;而部分长护险产品后端缺乏长期护理服务的匹配,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增加服务设计,真正发挥长护险的作用。
延迟退休之所以要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延宕,也许并不是难在具体的制度设计,而是难在如何能够达成社会共识,如何保护一线和基层劳动者以及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需要制定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了认真研究,比如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高海拔地区职工退休等方面的政策。
要坚持按“自愿、弹性”原则执行好延迟退休政策,确保真实体现职工意愿。
其他热点还有:上海等9地可设外商独资医院,保险新“国十条”落地。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