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19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在安徽省滁州市召开。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等城市经济协调会41个成员城市市领导出席会议。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16个市辖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城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等应邀出席会议。城市经济协调会专业委员会、合作联盟有关代表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以“打造跨域合作新典范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全面总结一年来城市合作成效,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地区城市合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年度工作报告》《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纪要》等有关文件。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的行动指南,长三角城市要奋发有为、强化协同,以更高水平的城市合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新实践,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共同谱写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会议指出,一年来,城市经济协调会立足城市合作发展需求,努力提升城市合作质效,长三角城市群集聚效应、发展能级和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城市间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拓展。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四次联席会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大会等活动有力促进城市间共建共享,苏州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衢州市与复旦大学合建衢州复旦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推进,濉芜双创孵化园、徐淮产业合作园建成投运,六松现代产业园、苏阜产业园区等加快建设。都市圈联动融合发展日益加强。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南京都市圈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功能,加快形成“生产在周边、研发在南京”的产业创新协同模式。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领域一体化发展建设任务。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推动宁波都市圈建设提速。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并建立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机制,合淮合作区加快建设,工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苏锡常都市圈积极推进45项重点任务和34项重点合作事项,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重点领域合作纵深推进。科技创新方面, “G60科创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实现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创新券通用通兑,上海闵行区“零号湾”携手嘉兴平湖“壹号湾”开展全方位创新对接。产业协同方面,湖州市、宣城市牵头推进“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达成推进合作事项35项,甬蚌两地共同成立甬蚌产业发展公司,探索产业领域结对合作帮扶新模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首条长三角列车“环线”开行,宿连高速一期、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建成通车,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滁州段、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段开通运营,宁合高速、沪苏湖铁路、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等项目加速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2.5万余家医疗机构,沪杭两地开通长三角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江宁与博望实现跨省供水、供电。省际毗邻区一体化加速建设。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优化轮值会议沟通协调机制,深化形成“五大行动”倡议,合力推进“百项合作事项”。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成立宁滁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开发主体”管理运作机制。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全国首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弹性年期入市办法”。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的新使命、新要求,聚焦重点区域优化合作模式,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合作质效,聚焦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合作平台功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城市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在新征程上展现长三角城市新担当,深化合作、相互赋能,携手打造跨域合作新典范,有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会上,6个重点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国网绿链长三角区域(电缆品类)新质生产、融通发展合作项目”旨在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绿色技术联合攻关、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等方面协同,助力长三角新型电力装备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绿色科技贷’发行工作合作项目”旨在通过金融机构的专项信贷额度、专属金融产品、专业融资服务以及高效的协作机制,全方位支持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力促进G60科创走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长三角水环境科技应用领域协同发展联盟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加强水环境领域创新技术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与转化应用、重大污染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合作,协同强化跨区域水环境共保联治,携手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苏皖环高邮湖绿色一体化融合发展区建设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协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协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共建文化旅游休闲高地,将高邮湖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深化合作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双典范”。“长三角良渚文化遗址联盟合作项目” 旨在通过共同深化遗址的研究保护、活化利用、社教推广与文创开发,共同强化人才、科技、文物、展览、政策等资源配置和联动,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影响力、提升长三角地区文化软实力。“长三角融媒创新协作平台项目”旨在通过长三角41 城广播电视机构在新闻宣传、技术开发、应用创新、活动拓展、产业运营等领域的深化合作,以及渠道、技术、内容、市场等资源的相互赋能,进一步传播好长三角城市群声音,展示好高质量一体化图景。
会议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闵行区,江苏省扬州市、盐城市,浙江省温州市、嘉兴市,安徽省亳州市、宣城市政府负责同志围绕主题介绍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和实践。中新集团副总裁洪健德以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建设为案例,介绍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的具体做法,为长三角跨省园区合作提供了鲜活经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介绍了中心践行“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理念,在研发机构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加快改革探索,用市场化方式来推动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实践做法,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的生动写照。新华社新华指数公司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的研究解读显示,2023年指数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197.62点,2018年以来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3.1%,长三角正不断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科技创新更加活跃,头部城市基础科研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的城市增加至10个,区域发明专利授权数较2018年翻了一番;产业协同更加紧密,“灯塔工厂”数量占全国37%区域内部供应链关联占比达58.3%,区域内互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产业链短链组织、近域组织规律日益明显;基础设施更加联通,区域各城市公路和铁路平均通达时间分别下降9分钟和3分钟;民生服务与生态共保成效突出,分指数2018年以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2%与3.9%。
会议确定,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