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统计论坛在佛山举行。本届论坛以“国际视野的统计方法创新与测度”为主题,议题包括新质生产力统计测度研究、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统计评价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数字经济、新的统计测度方法等,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交流与统计合作。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阮健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统计论坛已成为粤港澳凝聚共识、交流互鉴、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对加快推进大湾区统计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统计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统计改革任务,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更多“湾区经验”,以统计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强统计交流合作,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畅通共享渠道,培养更多熟悉湾区多方统计规则的人才,探索统计规则机制衔接的思路方法。要提升统计分析能力水平,及时客观全面反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和新趋势,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佛山市委书记郑轲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统计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对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佛山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佛山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方法、创新统计实践等方面主动领题攻坚,积极探索经验,不断提升统计质量和效能,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切实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论坛上,广东省统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统计交流合作备忘录》,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统计手册》。
当晚活动还为粤港澳大湾区30位杰出统计学人颁奖,并举行了第十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之广东暨第三届“岭南杯”统计文学征文揭晓活动。
愿在深化中法合作交流中更好发挥地方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资本市场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应当如何应对,是当下关注的重点。
历史经验与大国发展规律昭示我们:可持续且有韧性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内需基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生产力持续释放的高质量制度体系之上。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中国的战略选择已日益清晰——必须以消费升级为核心工具,以科技创新和精准有效投资为关键支撑,以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以内需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这一战略聚焦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十省份,覆盖人口逾5亿,经济总量占超全国30%,构筑“大腹地”经济空间。
有序放宽民企准入条件和领域,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