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全面深化医保改革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局长金维加,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汪和平,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俊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安徽省先后整合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统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医保药品目录,实现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将门诊慢性病病种扩大到83种(含26种罕见病),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指导商业保险机构推出全省统一的“安徽惠民保”,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6月底,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6214.3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1116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27.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098.3万人。
为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医保改革持续“开良方”。金维加介绍,一是持续深化医药集中采购。据统计,按照“上下联动、分层集采”的模式,安徽省已有15批612种药品、22批41839种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惠民,按落地首年测算,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07.9亿元。
二是促进优质医药服务供给。安徽省及时执行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将528个国家谈判药品和竞价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让参保患者买得到、可报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也逐步扩大,目前全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达5007个,并陆续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植入式给药装置、牙脱敏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三是统筹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开展区域总额预算下的按病组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并针对不同疾病特点,推行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试点、门诊慢性病按人头包干付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等,有效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控费、降本增效。据统计,2023年安徽省按病组/按病种分值(DRG/DIP)付费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7.5天,同比下降6.2%;住院次均费用6440元,同比下降8.6%;患者次均个人负担费用1898元,同比下降6.8%;安徽省医疗机构体现技术能力的CMI值为1.05,较上年提升1.2%;三、四级手术例数137.6万例,较上年提升5.4%。
在信息化时代,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将能为中医药出海提供更大的助力,在中药标准化、药品溯源以及药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李昆说,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不同道地药材,成分含量差异非常大。
刘萌说,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传统的智慧发挥应有的魅力,不仅能吸引相对小的群体,也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接受,讲好中医药发展的故事,非常重要。
《意见》要求,培育发展一批中药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战略性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培优扶强龙头企业。
武当山特区高度重视,特区相关部门对此事前期已依法立案,正在开展全面调查,调查和处置结果将及时向社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