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创新合作中心(CCIP)在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前沿创新中心”)揭幕。CCIP作为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战略创新基地之一,预计投资规模约2000万欧元。
据介绍,上海前沿创新中心是由上海医药与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创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器,能够为入驻企业的创新项目提供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支持,加速成果转化与产品开发。
跨国企业在加大本土创新的同时,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与中国本土企业积极展开渠道方面的合作。拜耳健康消费品宣布与上海医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目前,上海正持续推进“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推进世界级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建设发展。
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CIP落地上海前沿园区,可充分利用政策、产业、生态等多维优势,助力拜耳及合作伙伴的创新,同时提升上海在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拜耳方面表示,对中国的创新投资布局仍将不断加大。
拜耳健康消费品全球总裁、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Julio Triana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拜耳健康消费品在启东新开设的供应中心一期工厂计划于2026年建设完成,并将于2028年投产,该项目总投资额为6亿元。
近年来,为了顺应制药行业的发展大势,多家跨国巨头制药公司将健康消费品业务剥离,如GSK、强生等。
“我们认为,对于受影响的公司,没有快速解决方案。重新注册制造工厂将耗时数年,而且成本高昂。”
药品在此前生效的全面“对等关税”政策中被豁免,但特朗普已经警告,将对制药行业征收单独的关税。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尚未透露何时以及计划提高药品进口税的幅度。
国家统计局将公布3月CPI、PPI数据;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即将开幕。
由于针对特定国家的关税将影响制造药品所需的有机化学品和玻璃器皿等关键供应品,美国制药公司的制造成本将上升。他们计算预估,制药行业进口成本风险将增加450亿美元。
被罚公司中的一家为上海医药(601607.SH,2607.HK)下属企业,上海医药方面涉及罚没款合计人民币1.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