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30日)下午15:00,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简称“南中高速”)正式通车,项目通过万顷沙互通联接深中通道,广州、中山、深圳三市出行将更方便。
南中高速联通广州、中山、深圳三市,有机串起多个高快速路和国省道,成为“黄金内湾”重要交通枢纽,将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通车后,南沙至中山的行车时间可缩短到15分钟以内、至深圳的行车时间可缩短到20分钟以内。
加快实现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南中高速项目全长32.4公里,由主线及南沙联络线(万顷沙支线)组成。其中,主线长21.6公里,起于南沙港快速新垦互通,终至新隆互通,与江中高速、广澳高速联接;南沙联络线(万顷沙支线)长10.8公里,起于新垦互通,终点通过万顷沙互通联接深中通道。
项目全线为桥梁工程,设新垦-福安、保家、三丰、民众南、岐江新城、新隆、万环西路、万顷沙等互通立交9处,近期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建设标准。
南中高速的建成通车,将优化广州南部交通网络,成为支撑《南沙方案》及广州“两洋南拓”空间发展方针落实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助力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项目联通广州、中山、深圳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对于贯通国家及广东高速公路规划主干道、促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及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打造绿美公路示范项目
南中高速作为“黄金内湾”的交通枢纽,亦是进出广州的重要门户,项目创新开展高速公路与市政道路廊道共享、复合立体互通立交设计等工作,创新探索以智慧管控手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在景观设计上,以“七星联珠,双子耀湾”为主题进行设计,提升特大桥、互通立交及收费站景观效果,形如木棉花开的洪奇门特大桥、状如宝瓶的横门西特大桥主塔均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结构景观设计。
此外,项目还加强路域生态环境建设,推行智能化生产作业,助力公路建设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以“绿美南沙,湾区门户”为理念,力争将万顷沙服务区打造为集交通、旅游、休闲、商务及应急功能为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标杆示范型服务区。
“广东将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推动深中通道沿线及周边区域高速路网进一步完善畅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外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更好服务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李静说。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可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深港两地应通过政策协同、平台共建与资本互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
我这次上会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如何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促进和鼓励国际组织在广东省设立办事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促进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