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为联合国世界城市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围绕“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重点交流和展示中外各地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政策、经验和做法。
今年中国主场活动在山东威海和上海同步举行,各地纷纷打出自己城市建设品牌。自上海成功举行世博会后,闭幕日就一直是上海市民最自豪的纪念日、旋即为世界城市日;这是首个以中国为缘由的联合国主题日。作为当年世界城市日论证者,我每年都积极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并和一线建设者们深入交流;今年则在徐汇区聚焦上海龙华机场及周边区域之蝶变!
就在世界城市日前夕的10月22日,“2024未来空中交通国际论坛”在徐汇西岸漩心盛大开幕,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业内权威专家、知名投资人,还吸引了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企业、机构代表以及相关部门代表近300人参加。如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中国代表处荣誉主席李安、徐汇区政府副区长魏兰、宁波诺丁汉大学科研与知识交流副校长劳拉·毕夏普等嘉宾出席并致辞。这让东道主、龙华机场所在的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健慈倍感振奋!
与会者们认为:地处上海西南区域的徐汇区拥有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个机坪空域即龙华机场。龙华机场不仅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中国民航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华东通用航空服务中心所在地,即可以开展物流配送、商务出行、应急救援、文化旅游等各类低空经济活动,并打造长三角地区的垂直起降枢纽。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徐汇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徐汇区政府介绍:该论坛是中国境内首个聚焦未来空中交通即低空经济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性会议。本次论坛不仅参会单位众多,而且涵盖了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从上游的研发机构、低空飞行器制造商、传统的飞机制造商,到下游的供应商、金融投资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论坛实现了产业链的全面覆盖。
我进一步观察到:论坛所涉及的议题丰富多样,包括低空经济市场展望、技术路径、产业化机遇、系统供应商、适航审定、运行标准、基础设施、飞行员培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丰富内容。多家低空经济产业中的全球领航企业高管、行业权威专家、知名投资人发表了高质量演讲,深入探讨新发展趋势下,低空经济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坛成立了上海徐汇区龙华街道低空经济协会。协会的成立,将通过促进形成行业标准、加强信息沟通、提供专业服务和咨询、推动产业促进以及完善金融配套等多方面努力,推动区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在和相关智库专家直接交流中,我提供了龙华机场功能上的变迁;其和国家命运、战略布局和上海城市发展潜力密切相连。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开设国际航班的机场,在20世纪40年代更是被誉为东亚第一航空港。徐汇区地方志记载:早在1922年,北洋政府因军事训练需要,向国外订购6架飞机。由于其装配飞机需要宽阔场地,择定原淞沪护军使署的龙华大操场,来作为飞机装配之地。由此龙华机场得以诞生,它也是上海第一个由陆军管辖的军用机场。虽然龙华机场最初得缘于军事,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迎来重大发展。即龙华机场两侧分别是沪杭铁路和黄浦江畔,这既有利于水陆两用飞机的降落,也便于物资通过黄浦江的运送。于是就在1929年10月,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即由航空署接管龙华机场。
徐汇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琼提供的档案纪录显示:1930年8月1日,中美合资的“中航”公司在上海成立,飞行基地便是龙华机场。1934年,欧亚航空也正式从虹桥机场迁至龙华机场。1936年,经上海市政府及“中航”和“欧亚”的不断修建,龙华机场所有应备的飞行指挥调度、通信电台、机库厂房、机务维修、器材供应及乘客候机室等设施已初具规模,不仅可供水上飞机起降,而且陆地跑道已增长至1200米,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民用航空机场。
抗战胜利后,龙华机场的航空业务量一度出现了空前发展,但随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加剧而停滞。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龙华机场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龙华机场成为上海民航业的基地。就在1952年8月23日,上海民航以C-47型飞机,开通上海解放后第一条国内航线即上海经汉口至重庆航线。1960年1月1日,上海在龙华机场建立了维修苏联安二型和国产运5型飞机的民航上海飞机修理厂。而1964年4月虹桥国际机场建成,成为了上海民航的新飞航基地。1966年8月,在龙华机场起降的国内航班全部移至虹桥机场,龙华机场改为训练基地和航班飞机的备降场。1977年11月12日,龙华机场成立试飞站。1982年7月14日,龙华试飞站恢复为中国民用航空上海龙华站,隶属民航上海管理局,负责龙华机场区域的管理,承担民航飞机的飞行调度、指挥、通信、气象保证及地面有关保障。1995年起,龙华机场为小型固定翼和直升机通用航空机场。
我是二十年前参加龙华机场及邻近区域改造课题的,一直在追求保留部分航空功能、同时也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新需求。课题调研记录中:上海地铁11号线的徐汇滨江段原本是龙华机场所在地,后来一度变成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这个地区已经高楼林立,成为上海又一道壮观的天际线。而从单一龙华机场变成滨江岸线,正是徐汇滨江地区的传奇所在。
在我的徒步考察记录中:二零零八年徐汇滨江的黄浦江沿岸,是比龙华机场更加边缘的死角,根本难以想象如今会成为上海黄浦江四十五公里滨江岸线的美妙景观。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徐汇滨江和龙华区域已经成为上海和华东地区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国际赛事上海马拉松赛终点站!不过居住和工作在那里的人们还是有强烈的航空情结。于是,龙华机场携手徐汇区龙华街道、西岸集团,联合策划打造的“滨江七点半”无人机常态化表演活动。如在今年暑期每周五、周六晚7:30,如天气情况良好,600架次无人机会从如今坐落于徐汇滨江龙腾大道2500号的百年龙华机场徐徐升空,为市民们带来一场场数字化科技和艺术视觉盛宴。
张健慈告知:随着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已成为人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而“滨江七点半”无人机常态化表演活动,就是推动低空经济城市场景应用的积极探索。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世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了充分展示。
民营经济对上海发展举足轻重,要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龚正指出,过去一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陈吉宁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智慧凝聚好、难题解决好、情绪疏导好,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点。
深化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要求,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