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以“科技引领城市建设,合作带动向新提质”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长三角建设科技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级巡视员陈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忠伟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中外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交流分享,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主持会议。
本次研讨会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纽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更新、韧性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发布并启动多项长三角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内容,依托世界城市日平台,加强国际科技经验互鉴和协同研究,促进专业领域深层次合作,营造建设领域科技开放交流合作体系,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建设。
张忠伟在致辞中指出,自2018年“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紧密合作,发挥了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释放了许多国家战略的红利。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推进长三角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实施重点合作事项,推动一体化实事项目落实,推动区域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以及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科技提升智慧、以智慧增强韧性、以韧性促进宜居,综合发挥长三角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强化创新力量协同,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
陈新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存量更新的重要转型期,三省一市要面向重大需求加大科技攻关,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协同创新与开放共享。通过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赋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合力,为全行业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徐志虎介绍了上海市住建行业在城市更新、绿色低碳、韧性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成果。以系统发力驱动创新,激发行业科技创新活力;以平台建设推动转型,提升行业科创策源能力;以协同合作带动发展,打造一体化建设科创网络。推动科技赋能发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路宏伟指出,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加大力度构建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以及工程建设标准,打造因地制宜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携手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发挥先行探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周元楼表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持续强化行业政策引领,积极推进建造方式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扎实推动绿色建造数字化引擎,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樊金龙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建研院主要从五个方面支撑服务长三角建设科技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主编1000余本国家、行业标准;二是发挥城乡建设领域韧性安全支撑作用,多次为国内重大工程、特发公共安全事故以及重大自然灾害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三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迈向零能耗建筑的技术路径;四是推动行业国产化替代及数字化转型,打造国产BIM+AI数字住建解决方案;五是服务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城市更新,提供综合品质提升和绿色低碳改造的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在主旨发言环节,朱合华院士对“面向未来的上海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进行深度解读。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价值观与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产物,应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以及人文品质。朱合华院士指出,韧性,是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智能,是智慧城市的技术要求;绿色,是智慧城市的时代责任;人文,是智慧城市的服务初心。朱合华院士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应敢为人先,做践行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基于自主可控的数字底座与城市各子系统的高效互联互通,实现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多维度高品质发展,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更美好的上海篇章。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终身教授、德国联邦政府环境顾问委员会顾问、德国水协会董事会主席马克斯·多曼分享了欧洲低碳发展理念与技术。欧盟根据1990年至2020年不同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趋势分析,为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建筑行业分别设定了强制性减排目标,同时,对多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开展研究并投入使用,制定了2030年氢能生产目标,并将之作为脱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也应随之升级、有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江苏省设计大师张应鹏通过沪宁高速苏州高新区收费站、苏州干将路古城修复与更新项目等五个案例,探索建筑艺术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我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程加速。长三角地区软土分布广泛、蠕变效应显著,安全、环境效益、变形控制问题亟待攻克。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学林在发言中指出,浙江省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装配式地下连续墙方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研发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并编制相关标准,多项成果已被应用于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杭州恒隆广场等项目,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快速、低碳、绿色建造,为城市更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王静峰表示,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目前学校已确定四大研究方向:工程感知与数字孪生、智能检测与健康诊断、高端装备与建筑机器人,以及建筑产业互联网。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褚敏深入介绍了城市生态指数相关工作。指数模型由生态禀赋、生态压力、生态响应、生态效应四个维度构成,研究发现,长三角中小城市生态水平总体良好。下一步,需加大生态减压力度,提升响应速度和力度,促进效益转化,这些城市生态活力的释放,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专家研讨会及圆桌环节,三省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绿色低碳、协同合作等主题分享经验成果,给予合理化建议。会上还发布了长三角建设科技发展合作活动标识,启动长三角建设行业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十五五”规划合作研究,启动长三角建设行业科技创新专家库互认共享并发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平台(第一批)。最后,上海市与江苏省进行了主办方城市会旗交接仪式。
本次长三角建设科技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对进一步促进三省一市跨区域协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持。长三角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将始终贯彻人民城市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以韧性促进宜居,持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合作,积极发挥行业科技支撑平台和高层次科技智库作用,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