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资委网站11月5日消息,11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专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督促指导中央企业提高站位、主动担当,带头做好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袁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发挥关键时刻“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带头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大煤炭开采和电煤、天然气采购力度,做好新增装机并网,积极引导用户削峰填谷,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安全。要加快电力、油气和管网项目投资建设进度,持续提升保供硬实力。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暴雪、冻雨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18家中央能源保供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国石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6家企业现场汇报了保供工作情况。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投资主体应确保项目勘测设计质量,不得人为压缩合理勘测设计周期和压减正常设计程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监督投资主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程规范要求,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压实投资主体责任。
业内人士指出,欧洲和中国当前都面临着同样难题,即如何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最重要的前提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否则就是缘木求鱼。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风电、光伏、储能无一幸免,价格杀入“卷死对手,逼死自己”的尴尬境地。然而,就在近期这一局面似乎出现了转机。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下“加速键”,充电运营基本面进入改善通道;《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重磅发布,以鼓励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