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也随之加大。
11月6日,在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共享银发经济:老龄化社会的新机遇”分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提出了探索“银发红利”的新思路,并指出中国应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抓住机会窗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蔡昉称,中国的生育率自1992年起就低于2.1%,预计到2032年,65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总人口的21%。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并逐步向深度老龄化过渡。在这一背景下,“银发红利”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思路。
所谓“银发红利”,是指通过创造条件和抓住机遇窗口,将老年人转变为正常的消费群体,以支持未来的消费增长,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此,蔡昉提出三个重要的机会窗口。
首先,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然较高,尽管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但高于大多数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仍有经济增长的潜力,但需要依靠消费和需求去满足。因此,要把老年人变成正常的消费群体,以支持未来的消费增长。
其次,中国正处于公共品边界大幅拓展的时期。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政府支出、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这意味着政府和社会有能力也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如养老保障、失业保险、更好的教育等。这是中国正处于显著提高政府社会性支出、提高公共品供给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
最后,人口结构变化具有削峰填谷的效应。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相互抵消,总体上降低了总人口抚养比。这启示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强调主动应用一些整合公共资源的做法,如拓展义务教育到更早的阶段、支持老年产业和老年事业等。
蔡昉强调,这三个机会窗口都是中国公共政策要关注的方向。尽管它们不是直接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举措,但会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应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抓住这些机会窗口,以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日本现有的65岁以上独居老年人口已高达700万。谁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护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最新与老龄化相关的两项数据创新高。
全球老龄化不仅推高了经济体的财政负担,也扩张了社会对债务资产的需求,并塑造了一种“高债务—低利率”的均衡。
一些养老院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借助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在塑造自身IP、传播科学养老理念、改善养老院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有效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
尽早识别风险,科学研判,系统谋划,亦能化挑战为机遇,在人口新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