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公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城回响:诗歌山谷的回声

2024-11-14 23:32:49 听新闻

作者:彭佳    责编:沈晴

30个孩子都来自山谷,相差了1000米海拔,相隔了2800公里的河。黄浦江的上游和黄浦江的源头,和诗以歌,会是什么样的风景?

2008年,我们初识怒江。

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意思是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也是因为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六库,怒江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夹峙下,形成300多公里长的怒江大峡谷。

高山、深谷、飞瀑、大江,养育和锤炼了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儿女。峡谷两侧的河谷与山坡上,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他们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创造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而傈僳族与自然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2011年,一个与早餐有关的项目落地怒江。来自上海的志愿者自此与怒江的师生有了共同生活:每一日,为师生持续提供可口早餐。

2022年,睿远公益和第一财经携手,在怒江给公益做加法。每日的早餐之外,睿远公益逐步做了食堂空间的优化、风雨操场的升级、欢喜咖啡园的播种,并支持乡村一线教师走出大峡谷去开拓视野,从“旅行”的角度去感受不一样的城市和不一样的文化。

怎么让老师们向学生恰当地讲述中国社会的差异,是一个选题。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看似均衡传播,可大数据在无形中打满了标签、细分了无数种类,客观、真实的体验是否真的有价值,需要亲身感受,方可表述。这是这个环节的初衷。

孩子终会投身于这个世界,他们的价值体现于在社会中的角色。2023年带着老师去过孔子博物馆后,2024年我们就着“诗歌山谷”的机会,怒江与安吉相遇。

安吉有许多绵延的可爱的山,在青山绿水里谈诗和歌,是一种雅趣。在安吉,有自然的美,也有人的美。有安且吉兮的畅然,也有山谷独特的神秘和包容。让孩子在暑假齐聚此地,诗、手工、自然以及图像叠加,将来自西部山谷和旷野的孩子的天然、纯真与东部孩子的热情、自信对接,以艺术“转译”山林之美、生活之趣以及文化之根,是一种教育的自然闭环。

我们让15个怒江的孩子和15个安吉的孩子相遇。30个孩子都来自山谷,相差了1000米海拔,相隔了2800公里的河。黄浦江的上游和黄浦江的源头,和诗以歌,会是什么样的风景?

2024年11月1日,在上海HAI550的支持下,《诗歌山谷的回声》公益诗歌展在五楼的青松点一同呈现。小而美的画布上,写满了60首天然的诗歌,写下了他们对友情、对家乡、对自然的情谊。

在意这片土地的,一定是来自这片土地的人。守护家乡的人,也一定是来自家乡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自然里完成心灵与艺术的交汇,是山谷里最美的风景。这也是爱在大自然里的回声。

我们看到这些诗歌,便会相信:在中文美好的意境里,诗歌的辽阔会让他们成为更自由的人。

如同飞鸟在迁徙之前看过大地,再凭借记忆,逐渐懂得在何处落脚或者补给。所有的孩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试飞和测量自己的航线,在文字和自然之间,在友谊和课堂之间。

第一财经很荣幸能与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将《诗歌山谷的回声》公益展览延展到第一财经的工作空间(广电大厦“釉子器味”),延展到安吉,延展到怒江:让员工和公众志愿者能近距离感受到孩子与自然的纯真,让乡村的孩子以及村民都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第一财经在云南怒江扎根当地,联动中心校以及党小组,走出了独特的教育可持续帮扶之路,并将媒体独有的特质发挥最大,是公益项目的执行者,更是乡村振兴的联结者。多方奔赴,三城回响,诗歌山谷的回声,亦是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回声。

(作者系第一财经企业社会责任部主任)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