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业期货(001236.SZ)遭遇股东减持的风波还在持续。
弘业期货11月19日晚间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股东江苏弘苏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弘苏实业”),因司法强制执行,在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8月19日期间,被动减持该公司6046.67万股、占总股本6%的股份。减持后,弘苏事业持股比例由14.24%降至8.24%。
期间,江苏弘苏仅在持股变动达到1%时进行了披露,此后直到变动达到5%时,未停止交易也未披露持股变化,而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监管函。
弘苏实业的减持并非主动,而是由于司法强制执行。因为与中航信托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纠纷等,弘苏事业所持弘业期货的股份多次被强制执行。
弘业期货在2022年中报中披露,截至当年6月底,弘苏实业持有该公司1.43亿股,持股比例15.83%,是弘业期货第四大股东。此后,弘苏实业便开始持续减持。
2023年4月,弘苏实业将弘业期货1.44亿股、占比14.24%的股份,质押给中航信托用于偿还债务。到2023年7月3日,该公司上述持股全部股份被司法再冻结。截至目前,弘苏实业持有弘业期货6.78%的股份,仍为第四大股东。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股东减持行为在资本市场上并不罕见,但弘苏实业因司法强制执行导致的被动减持,缘于复杂纠纷。此次减持事件不仅对弘业期货的股价产生了影响,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稳定性的担忧。
弘业期货于2022年8月在A股上市,股价自2023年开始明显下滑,2023年初至今累计下跌约20%。
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合作,通过信息披露和实践行动推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办法》称,强化风险揭示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海外投资者重新看好印度股市。印度证券交易所也同步推出措施,提高了海外基金信息披露门槛,并设法增加市场透明度。
《指引》进一步明确重整计划中的权益调整要求,规定资本公积转增比例不得超过每十股转增十五股。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