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K50以4米每秒的速度穿梭在货架和工作站之间,拣选工人在它的辅助下有条不紊将一件件货品出库。在数字孪生平台上,实时展示着机器人的行驶路径、运行状态、电量……仓储运营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全国领先的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企业,海柔创新近五年时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0%。
深圳这片科技沃土上,创新浪潮涌动,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成长中,普惠金融理应担当、大有可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深圳金融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圳金融监管局今年以来向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印发《深化场景化服务提升普惠金融质效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机制,加大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今年10月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各省、市、区县相应建立工作机制,各银行机构建立工作专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等,推动普惠小微“增量、扩面、提质”,以金融活水“贷”动一批批科创“新星”企业冉冉升起,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具体来看,近年深圳中行一方面在产品端不断创新,针对科创企业的融资难点定制专属产品;另一方面,在服务端多措并举,提供全周期、全渠道、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
向“新”而行,陪伴企业从小苗长成大树
科技创新力是深圳发展的基因,这里涌现出了许多拥有尖端研发实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以深圳企业海柔创新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通过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算法,提供高效、智能、柔性的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2018年开启商业化进程以来,发展速度迅猛,对运营资金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商业化初期我们融资的主力是外部投资人。但当时我们判断仅靠外部投资人融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海柔创新副总裁刘敬涛介绍,在这一早期阶段,深圳中行及时介入,为海柔创新提供一定额度的授信,并展开长期合作,提供了辅助的资金支持。相对低的资金成本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更有利于公司专注于做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海柔创新在融资层面也面临新挑战,例如投资机构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过于常规、资本二级市场退出渠道波动大、投资机构投资积极性受限等。
自2019年开始深圳中行就为这家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护航企业从“科技小苗”长成参天大树。2019年至2024年,深圳中行每年持续给予海柔创新授信额度,从最初的100万元到现在的4.2亿元。资金辅助“保驾护航”下,过去5年,海柔创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截至目前,海柔创新已在全球落地应用1300+项目,广泛应用于全球鞋服、汽车、零售、3C制造、能源、医药、第三方物流、跨境电商等多行业多场景。
在科创企业初期介入,根据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产品服务,深圳中行不断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科技企业一次次“拔节生长”有了坚实的金融基础。
以“质”致远,为科创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金融资源的精准投放与高效支持。据介绍,深圳中行聚焦新能源领域,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量身打造评价模型,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满足科创企业业务需求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要。
在华达新能源的工厂中,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展示最新的高压一体化电池测试设备电源的安装方法。与以往产品相比,这款电源不仅看起来更轻巧,而且安装方便,也节约电缆。
“中行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是一场‘及时雨’,使我们的研发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测试,研发出更多优质的新产品。”华达新能源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立于2022年初,截至如今已有团队40人,其中研发占比80%,聚焦于新能源精密设备电源。
但近年来该公司也面临现金流紧缺的挑战。由于前几年市场爆发性增长,大量新增产能需要市场逐步消化,且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市场规模缩几乎减为2022年的一半,市场订单相比于前几年明显不足,预计要1~2年才能触底回升,但研发人员继续创新仍持续需要资金投入。
深圳中行了解到华达新能源的情况后,在深入沟通走访后,给该公司授信了一笔1000万元的普惠金融贷款,解决了该公司的后顾之忧,可以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下一个产业扩张期。
深圳中行正以普惠金融为抓手,为更多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深圳中行网点负责人介绍,除了华达新能源外,近期也正积极用普惠金融助力辖区内新能源企业的发展。针对深圳的科创企业推出很多特色产品,用标准化流程根据企业特征来匹配不同的产品。
“蓄势赋能”,金融培育激发“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澎湃而起,深圳勇立潮头。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滚动完善提升“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增长7.0%以上。2.0版本的“20+8”产业集群提出了新的目标,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
致广大而尽精微,越是大文章,越要从小处落笔。面对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深圳中行以创新为破题关键点,切实服务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健全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机制,将这篇大文章不断做深做实。截至2024年10月末,该行为超3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授信支持超370亿元,金融服务覆盖率超45%,位居同业前列。
亮眼成绩背后,深圳中行近年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场景化服务,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结合各集群发展规划组建专项工作小组,保障金融资源精准供给,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在深圳的发展提速。
产品层面,深圳中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普惠产品支持力度,开发“中银科创贷”“中银专精特新贷”“知税贷”等专项授信产品,为客户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服务层面,深圳中行在普惠领域正推广“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先后打造“中银科创+”“中银专精特新”创新服务体系。近年来,深圳中行还先后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推出“专精特新”专属服务指南,在分行官微打造“专精特新”线上服务专区,设立“i企服务站”专属服务窗口,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此外,深圳中行还通过各项活动触达更多科创企业。例如,深圳中行连续四年携手市中小企业局开展“创客中国”大赛,为超250家参赛队伍提供授信支持超18亿元。23年底以来,联合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启动面向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新能源企业产业“知惠行”专项活动,开展专项对接活动5场,通过活动累计触达企业超1200户,为超500户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