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客户端消息,11月26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省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丁建庭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提问,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在创新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提质,培养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有什么大招绝招?
涂高坤介绍,“首先是统筹发展传统、新兴、未来产业,我们现在有8个过万亿级的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多是传统产业,比如说食品产业、纺织产业、家电家居产业,这些是广东的支柱,是广东的家底。如何把这一批优势产业继续巩固好、发展好,现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他表示还要加快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力争在3到5年的时间里,培育3-5个超五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
对未来产业,涂高坤介绍,广东已经颁布了《未来产业行动计划》,在量子科技、6G、生命科学等方面不断地布局一些项目,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
其次狠抓工业投资,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据涂高坤介绍,目前广东在建的5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点项目总共有456个,总投资达到1.3万亿元,到目前为止(10月份),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工业投资1-10月份保持8.1%的增长,到今年年底,工业投资可以达到1.5万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比重达到36.8%,均创历史新高。
涂高坤还表示,目前广州、深圳、东莞和中山是国家级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还有14个地级市是省级试点,推动了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带动了80万家的中小企业上云用云,这些对广东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广东还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融合,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了一大批攻关工程,布局了一批制造业创新平台,他表示,广东目前有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全国最多。
累计部署了“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行业各方应从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三个方面,更好的助力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意见》明确加强基础软硬件攻关、打造高性能产品、推动技术成果应用、壮大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等五大重点任务,细化17项具体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将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增强“创新韧性”。
广东上半年新动能产业的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