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鹏,北京社科院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特别是在AI+战略、数据要素改革、AI+数据资产化、“央地”协同、产业焕新等领域,国央企正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国央企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后续发力点,并探讨这些发力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
一、央企参与AI+战略
1、加大AI技术研发与应用
央企应积极参与AI技术研发,推动AI技术在企业运营、决策支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例如,中国电科在智能感知、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建立AI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机构,央企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
2、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实施AI+专项行动,央企可以推动AI技术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例如,国家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AI技术,实现了智能调度、故障预测等功能,显著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开展AI技术与高校体系创新
央企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A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央企与高校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生态,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人才体系,形成更大的创新合力。
二、数据要素改革
1、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央企应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市场化配置,提升数据要素的价值。例如,中国移动通过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价值最大化。通过制定数据交易规则、完善数据确权机制,央企可以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
在数据要素改革过程中,央企应加强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合规使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建立了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通过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等手段,央企可以提升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增强用户信任。
3、助力AI+数据资产化
通过AI技术,央企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提升企业的数据资产化水平。例如,中国石化利用AI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通过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央企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价值变现。
另外,央企携手其他企业和机构,共同构建数据资产化生态,推动数据资产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价值实现。例如,中国联通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数据资产化生态。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央企可以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三、“央地”协同,产业焕新
1、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区域产业焕新
央企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央地协同,央企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例如,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同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央企可以通过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等方式,深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央地”合作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的焕新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例如,中核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地方产业升级。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央企可以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助力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
2、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动能
央企应积极参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AI、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例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央企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央企应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孵化平台等方式,央企可以支持初创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3、携手多方力量,共铸全面升级
央企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后续发力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AI+战略可以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为数据要素改革和AI+数据资产化提供技术支持。通过AI技术的应用,央企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数据要素改革和AI+数据资产化则可以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市场化配置,提升数据要素的价值。数据的开放共享不仅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还可以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
央地协同和产业焕新则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央企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央企可以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央企在后续发力过程中,应注重各方面的融合与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企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后续发力点包括加大AI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推动数据资产化进程、构建数据资产化生态、加强“央地”合作、推动区域产业焕新以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等。这些发力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央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这些举措,央企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要大力培育耐心、宽松、友好的产学研生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大胆使用人工智能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充分激发人才潜能和创新创造活力。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增加了数字经济的相关普查内容。
有关数据流通特别是跨境流通的制度可考虑“赋权立法+行为规制”结合模式,从专门立法走向综合立法,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应急机制。
银发经济是指以退休人群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经济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传统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市场不同,银发经济更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涉及医疗、养老、文化娱乐、旅游等多个领域。这不仅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对政府的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年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各地政府还出台了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税收优惠、提供土地等支持,为银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银发经济必将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应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的银发时代。
范圣权任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免去其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