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都”贵州进一步创新招商模式,带着当地十余家大数据科技企业一起来到上海,与上海十余家企业面对面,通过“东数西算”产业协作寻找招商引资的机遇。
11月28日举行的贵州·上海“东数西算”产业协作对接会上,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局长谢强特意强调,此次对接会和以往的招商会不同,“通过对接会,贵州和上海的大数据企业更容易找到产业协作的机会。”
贵州省大数据局数字产业处张涛表示,贵州抢抓人工智能风口机遇,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推动数字经济从“抢先机”到“抢新机”加快转型,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列。贵州大数据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希望在算力、数据、产业链、场景和改革创新五个方面与上海的企业开展合作。
“东数西算”平台不断拓展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支持。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近年来,贵州抢抓“东数西算”机遇,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11月10日,贵州大数据集团旗下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上海浦东(张江)算力调度平台正式挂牌运营。该平台将依托上海张江“模力社区”集聚的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智能生产等多领域垂类模型,拓展贵州算力的应用场景,为长三角地区的客户提供算力资源和服务,推动算力资源跨地域、跨业务、跨平台高效调度。
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云勇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算力需求比较旺盛,通过张江园区的算力调度平台和贵州算力调度平台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东数西算”和两个跨区域的算力融合。
贵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李剑在对接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上海浦东(张江)算力调度平台集聚了上海本地12家算力供给侧企业,有100多家需求侧企业注册。上海的用户可以通过上海平台选择使用上海本地的算力资源,也可以通过两地平台的互联,使用贵州算力资源。“我们将把上海张江的模式在北京、天津、广州、内蒙和新疆等地复制,逐步形成一个区域化的战略生态网络。”
“诚邀企业家朋友将智算中心和算力市场放在贵州。”张涛说。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8个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贵州也是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已经建成标准机架近20万架,服务器承载能力超过225万台。构建了三层时延圈,与全国主要城市平均网络时延在20毫秒以内,其中集群内单向网络时延3毫秒以内,到成都、重庆、深圳等地可以做到10毫秒以内,到长三角、京津冀一带20毫秒以内。部署智算芯片累计超13万张。华为、腾讯、苹果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在贵州布局发展云服务产业。
同时,贵州的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张涛表示,贵州全省数据中心在由存储中心向“智算优先、算存一体”转变。目前,全省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规模突破50.863Eflops、国产算力占比85%以上,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大家看到的《流浪地球2》《三体》等众多大片的渲染制作,都有贵州算力提供的服务。”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算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选择在贵州进行算力投资和布局,贵州于今年2月推出“贵州算力券”,用于支持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购买贵州算力服务时抵扣一定比例服务费用。
到贵州挖掘数据价值
接下来,贵州在数据、产业链、场景方面,即将推出多项政策举措,提速大数据科技产业发展。
其中,在数据方面,贵州今年底即将出台《贵州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以公共数据为牵引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张涛表示,希望已经在上海有数据挖掘、数据要素开发经验和典型案例的企业,可以到贵州的应用场景来落地,挖掘数据价值。
贵州是全国最早开展数据流通交易探索的省份,在全国率先设立大数据交易所,建成全省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平台与国家平台级联动,在全国省域开放数林指数中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
通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贵州已上线算力、时空、电力等十多个行业数据专区,累计聚集数据商突破900家。今年8月,贵州出台《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正大力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要素登记、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等工作。
在产业链方面,张涛表示,贵州即将出台《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邀请企业家在贵州落地企业,融入贵州数字产业生态。
贵州大数据已“集聚成势”,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目前正在构建“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五大体系为主线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根据“3533”的战略目标,到2027年,贵州的大数据电子信息将形成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五年实现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八年来翻了三番、在全国排位提升了十位,华为云产业生态扎根贵州,云服务在全省软服占比70%以上,云上艾珀、白山云、朗玛、满帮等一批本土企业成长壮大,初步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3年,贵州省绘制了数字产业“一图三清单”,上游主要是服务器、机柜等硬件制造产业,中游主要是数据中心运维产业,下游主要是以云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应用产业,形成全省“一盘棋”抓产业强链补链工作机制。
而在“场景”方面,贵州即将出台《贵州省促进行业大模型发展行动方案》,“诚邀企业家朋友到贵州深耕应用场景,我们全力撮合、做好跟踪保障。”张涛说。
贵州自2018年起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每年推动100个标杆项目、1000个示范项目建设,带动2000户以上企业参加数实融合改造。随着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贵州要求进一步加大场景开发开放力度,包括面向行业应用的“8+4”领域,面向民生服务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以及面向城市治理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通过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大模型的标杆应用,带动整个行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8月举行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贵州向社会发布了122个场景应用需求,涵盖智慧城市、工业制造等领域。建成上线的“数智黔乡”产业数联网平台正在为黄牛、蛋鸡等产业赋能,贵州轮胎、惠诚面包等通过大模型实现降本增效。
张涛表示,贵州从产业发展、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方面矩阵式推动立法,搭建了法规标准和创新体系;统筹设立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及省级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出台“算力券”等支持政策,持续打造包容审慎、容错试错的大数据首选“试验田”。
在向西向南开放中,贵州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贵阳就是成渝地区南下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出海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铁路网络,贵州可以打造“东南西北、四向衔接”的立体开放新格局。
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2300元。
周亮和金龙在贵州省卫生系统任职时间,正是贵州省卫健委原党组书记杨慧的在任期间。
“这么久以来最好的一次”。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医疗领域职务犯罪1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