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9年在上海市建立‘分类科学、供给精准、保障适度、覆盖广泛’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上海金融监管局为上海商业养老保险设立的五年发展目标。
第一财经11月29日了解到,上海金融监管局于近日印发《关于推动上海地区商业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以推动上海市商业养老保险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商业养老保险体系。
《行动方案》明确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内容:一是强化商业养老保险理念宣导。通过持续深化养老保险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多方合力为商业养老保险宣讲和推广注入新活力。二是强化商业养老保险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在基础服务能力、保险给付方式、科技支持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三是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提出养老产品设计与各生命阶段相适配的要求,大力发展各类商业保险年金产品,探索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开发的定价水平。四是拓宽商业养老保险服务领域。发挥商业养老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五是吸引商业养老保险各类要素集聚。支持养老体系建设,完善养老社区、康养园区等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引进国际先进专业机构,加强养老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等。
《行动方案》同时强调,需要会同相关单位研究激励相容的鼓励政策,并规范销售宣传行为,建立健全养老保险诈骗风险防控体系;同时,探索专项统计工作制度,掌握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动态。
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迈开了新步伐。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地区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和缴存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近500万户,缴存金额超过110亿元;上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亿元。而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纳入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系统管理的定点护理机构共51家,居家上门护理人数4万余人。
上海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行动方案》落地实施,根据相关内容选定重点公司成立专题项目组重点推进。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中信保诚变更注册资本
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开展重大股权投资,可以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科技、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等企业,符合监管规定的共享服务类企业,以及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其他企业。
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收案排名前三位的案由分别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涉仲裁执行类案件。
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有序扩大信贷供给,通过提供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利用闲置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