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今日从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获悉,为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落地服务闭环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莞转化,该局最新发布了《东莞市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建设培育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重点围绕东莞产业组建中试验证平台,鼓励拓容、拓宽、拓广中试验证“朋友圈”,支持在创新资源较为集中的海内外地区建设创新飞地,进一步指导中试平台体系建设培育,全面畅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
围绕东莞产业组建中试验证平台
《指引》明确,中试平台体系主要包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和中试车间(以下统称“中试验证平台”)。其中重点支持的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以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代移动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来生命健康等四大未来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等支柱产业,以及其他符合东莞市发展导向的产业领域。
在具体组建方面,概念验证中心的固定办公场所或用房面积不得低于200平方米。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等联合申报中试平台,建立不少于3人的中小试项目遴选顾问专家团队,建立入库项目数量不少于2个的中小试项目库,在承担行业综合性中间试验的场地方面,中试平台应拥有不少于1000平方米场地面积或与已链接的中试车间资源网合计应拥有不少于2000平方米场地面积。在承担行业综合性中试产品检测、工艺验证和小批量试生产必备的专用设备、通用计量、测试仪器及专用软件等设备方面,中试平台应拥有完全所有权的原值不低于500万元的设备或与已链接的中试车间资源网合计应拥有完全所有权的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的设备。申报中试车间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其注册地和主要业务场所均须在东莞市域或莞深河套科创飞地范围内,应拥有承担中间试验场地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拥有完全所有权的中试产品检测、测试仪器及专用软件的原值不低于250万元。
鼓励拓宽朋友圈支持飞地建设
鼓励经认定的中试验证平台在做好已有中试验证服务的基础上,从提高平台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引培力度、加强标准支撑引领、加强自我造血能力、加强应用场景创新能力和加强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出发提升平台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探索多主体合伙共建制,鼓励搭建中试验证产业网络,支持各主体在仪器设备、实验平台、专家团队等方面探索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共建单位优先收购、入股、签约在试项目,拓容、拓宽、拓广中试验证“朋友圈”。支持有条件的中试验证平台探索协作创新新模式,在创新资源较为集中的海内外地区建设创新飞地。
此外,还正筹建东莞市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以将市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中试车间相关信息及服务功能信息予以录入并向全社会公开,以提高曝光量和订单量。
按照此前发布的《东莞市关于支持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6年东莞拟打造50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重点中试平台,推动不少于3家认定为国家、省中试平台;到2030年,全市中试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跻身第一梯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试名城。
“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清华四川院校地融合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有着非常多的高校、科研院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加快这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对上海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开发区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纳米科技等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
当前,东莞正全力以赴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力争到2026年,聚集链上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破500亿元。
报名参会的市外企业高层中,外资企业超过三分之一